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航拍18年见证北京巨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13:40  北京晚报

  

航拍18年见证北京巨变
(照片由王海滨提供)
航拍18年见证北京巨变

  王海滨是空军某飞行团团长,20年来一直驾机担负着北京的航拍飞行任务,并在飞行中用相机记录下了变化中的北京。今天,他向本报提供了8月2日航拍北京奥运场馆时的独家照片,向大家展示一个飞行员眼中的北京。

  8月2日早上6时30分,北京某机场,机长王海滨照例检查飞机设备,系上安全带,熟练地驾驶着超美洲豹直升机缓缓升空。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担任北京的航拍任务了,而这次的任务,是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带领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韩国记者协会的记者对奥运场馆进行立体拍摄。

  当飞机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平稳地飞行在北京200米的上空中,舱门始终保持开启状态,被安全带固定在飞机上的航拍小组成员不时地发出惊叹声,他们稳定住在气流中摇摆的身体,拿出同样被安全带绑住的“长枪短炮”迅速地按下快门。

  从北京射击馆到自行车场馆群,再到棒球比赛场;从三元桥到CBD再到鸟巢,直升机平均1个半小时绕北京一圈,且每一次的飞行航线都不一样。王海滨把飞行任务交托给副驾驶员,拿出一个小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按下快门。

  王海滨最满意的照片就是围绕鸟巢360度的俯拍照片,每三秒一张,共有近30张,在他的眼中,从南向北看,鸟巢像颗心脏;从北向南看,鸟巢像个金元宝;从东向西看,鸟巢像个贝壳;从西向东看,则像一顶帽子。王海滨骄傲地告诉记者:“我拍的某些照片不比专业摄影师差,因为我知道哪个角度的北京最有魅力。”

  王海滨从20年前起就飞行在北京上空,曾经参与过1990年亚运会、2001年北京申奥等航拍任务,在他的印象中,以前的北京城区范围很小,没有大都市的拥挤和繁华,中央电视塔就是最突出最漂亮的建筑。而现在CBD更为显眼,从上空往下看,就像美国曼哈顿。他亲眼见证了奥体中心的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完工;鸟巢从最初的一片菜地,到打地基、上钢筋、逐渐成型……他告诉记者,近几年北京楼越盖越高,路上车越来越多,绿化也越来越美。在他所有拍摄的照片中,大部分都是俯瞰北京的全景,你可以在不同的照片里面找到你熟悉的建筑。

  “我眼里的北京是充满朝气的,每一次升空看到的北京都是不同的模样,总能让你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而按下快门。”王海滨兴奋地说。

  本报记者 宋玮J200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