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图书“入世”亟需引路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13:51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李佳杰报道

  10:1!这是中国图书进口与出口的比例。每次提到这个数据,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都会表示惋惜和心寒:“不是国际市场没有需求,而是我们供给不足,归根到底,我们没有好的翻译把国内的作品介绍出国门。”郭晓勇说,中国优秀的图书亟待国内的翻译引路走出国门,“这应该是每一个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中国书市的一个出路。”

  仍停留在“四大名著”时代

  每年都辗转于法兰克福等多个国际书展的郭晓勇表示,从全球书市来看,译文书籍越来越占据主体地位,尤其是近些年,亚非国家的小语种书籍被翻译成英、法、德等版本的现象开始风靡,而中国图书却一直不温不火。郭晓勇直言,中国的译文图书仍停留在小脚、古装的“四大名著”时代,现代作品凤毛麟角。

  身为国际翻译家联盟主席,毕德遗憾地表示在他的记忆里没有印象深刻的中国作品和作家,而让他记忆深刻的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 《大地》,“一个美国作家为什么能把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带到世界,并获得了最广泛读者的认同?我觉得她能给中国的作家和翻译家一些启迪。”

  提高稿酬遵从市场经济

  郭晓勇认为,中国图书难以引起国内翻译工作者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高级文学翻译人才确实稀缺,尤其是中译外的人才很难找;另一方面是,目前国内的译文稿酬仍在沿用十几年前的标准,而商务翻译则是水涨船高,两相比较,文学翻译队伍难以留住人才。他表示,译协方面已向相关主管部门呼吁应根据市场,制定一个指导价格标准,从而规范行业竞争。

  不过,稿酬偏低的现象在世界文学翻译界都较为普遍。毕德透露,根据国际译联内部调查数据显示,文学翻译是所有翻译工种中收入最低的群体,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大多是大学教授或文学爱好者,但他们的成就却是最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们的名字总是和世界大文豪的名字在一起,这是件很令人骄傲的事情。”

  郭晓勇表示,根据多年的译文书籍出版经验,一部真正具有国际市场前景的作品,国内外的出版商都愿意花高价请优秀的文学翻译家执笔,“其实对于真正具有实力的翻译家而言,不用担心不识货,怕的就是货比货。”国外的儿童小说一直是翻译的热门,每年都会出现七八十种相关读物,但中文版的 《爱的教育》则是目前获得最多认可的一部,其翻译的身价也因此被肯定。

  翻译就是好的推销员

  在昨天举行的翻译大会主旨发言中,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就指出:“几个世纪以来,世界被西方文化所垄断。东方文化尚不为西方人所了解。”而毕德也感叹,尽管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学历史,但在国际译联的文学翻译委员会中却未有一席之地,“现在是中国的翻译家该站出来的时候了,大声地对世界说:这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

  郭晓勇表示,一个好的文学翻译家就应该是个好的推销员,他们承担着向世界介绍自己所熟悉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果这个作家没有知名度,国际出版商是不会冒险来投资的,而优秀的翻译能给他最大的说服力。”他透露,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在制定中国优秀作品推广计划,寻找国外的出版机构共同承担翻译费用。他也呼吁,国内具备一定实力的作家和出版商也要有自我宣传的意识,将视线投向世界舞台。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