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黑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15:50  新民晚报

  秦武平

  托儿,上海话中称“撬边模子”,最初是指那些诱使人购买商品的帮腔者。十多年前的托儿,大多是商店或路边小摊儿所雇的闲人,假装成顾客作出种种抢购姿态,引诱真正的顾客购买。眼下托儿现象沉渣泛起,甚至于愈演愈烈,已成一大社会公害,“黑托”便是指那些特别损人的托儿。

  以前的托儿,大多是小打小闹,如卖布的有“布托儿”,卖鞋的有“鞋托儿”,没想到现如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托儿”一族。看病时你会遇上“医托”,约会相亲就怕碰到“婚托”,求学时有“学托”横插一杠,就连吃饭都会遇上“饭托”。甚至于有些心狠手辣的“黑托”,诱骗、起哄、威吓等恶劣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近两年,本报就报道过不少“黑茶托”,请一些所谓女大学生作托,诱骗初来乍到上海的外来客到黑茶室欣赏茶道表演,每人喝几杯茶吃一些点心,就要价上千元。被骗的主儿若对账单有异议,则由坐镇的三五彪形大汉来“解释”。还有很多“黑托”,让受骗者损失数以万元计,有踊跃排队买房制造楼市繁荣假象的“房托”,有潜水网络冒充炒股高手的“股托”……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托儿只是“跑龙套”的,寻碗饭吃而已。殊不知,大大小小的“黑托”涌现,使初次碰触的心灵不会轻易靠近,彼此之间多了一分猜疑、警惕。很多人一旦被“黑托”伤及,不再相信见义勇为古道热肠,不再相信陌生人善意的帮助,更不会有他乡遇知音的感觉。“黑托”搅浑了社会道德,将城市底层的淤泥时时翻到水面散发阵阵恶臭。

  这些“黑托”,既伤了受骗者的感情,还污损了城市声名,怎么没有人去戳破这么肮脏的泡沫呢?真心希望未来城市管理中,能出现针对“黑托”的克星。如果对遏制这些宵小伎俩无计可施,那“黑托”日长夜大,跻身流行词汇也在所难免。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半在《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