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名小学生研究苍蝇飞行方式获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16:16  国际在线

  本报讯 本月3日,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新疆乌鲁木齐落下帷幕,禅城区科协选送的东鄱小学科技项目《0.03秒下的变化———苍蝇飞行启动方式和路径的观察探究》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佛山有史以来首次获得该奖一等奖小学组的项目,禅城区也成为该大赛蝉联两届一等奖的大赢家。

   借鉴苍蝇飞行研究“仿生学”

  昨天上午,记者采访了三名刚返抵禅城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得主,来自东鄱小学的王湘、刘一鸣年仅12岁,而三人中个子最小的钟路予今年刚满11岁。

  去年8月,在一次偶然捕捉苍蝇的过程中,王湘对苍蝇的飞行技巧产生研究兴趣,并邀请好朋友刘一鸣及钟路予对此进行科研立项研究,并得到了东鄱小学老师的支持。在对苍蝇长达一年的研究观察后,他们获得了2000多张动态照片及30多个视频记录,并探索研究出苍蝇的起飞启动、弹跳动作、离地动作、受惊方向及飞行方向的特点。

  在去年举行的第3届禅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科研项目在获得佛山市小学组一等奖后再次摘取了省一等奖,并代表广东省参加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过今年7月30日—8月3日激烈的角逐,在全国35支代表队558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一等奖。

   重点初中向获奖者抛出橄榄枝

  禅城区科协常务副主席、科技局副局长周玉泉带队参加了大赛。据他介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全国性逐级选拔的传统比赛,是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目前国内面向全体在校中小学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

  据悉,该竞赛的宗旨在于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鼓励优秀人才涌现,国家还制定相关政策: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以上的学生可免试保送入读国家重点大学。记者获悉,已经有两所重点初中向三名小学生抛出了橄榄枝。

   本月将重奖青少年创新英才

  “禅城区青少年创新大赛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非常迅速的过程。”周玉泉表示,下月即将举行第四届禅城区青少年创新大赛,将对普及科技教育,发展青少年创新意识作出贡献。

  另据透露,禅城区为鼓励青少年创新意识而设立的“禅城区青少年创新英才奖”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本月即将举行的全区科技表彰大会,禅城区委、区政府拟将授予3个项目为该奖项得主,同样给予隆重奖励。

  对话

   垃圾厂获灵感确定研究方向

  记者:最初研究的时候是怎样确定研究方向的?

  王湘:我们最初确定研究昆虫,后来定义在动物学范围内,就列出了蚊子、苍蝇、鸟几种生物进行比较,但在早期检索时发现科学家关于蚊子和鸟类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且成熟,但是针对苍蝇的科研比较少,就大致确立了将苍蝇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记者:为什么会对苍蝇产生研究兴趣?

  刘一鸣:我家附近有个垃圾处理厂,每天经过我都会看到很多的苍蝇在垃圾上盘旋,觉得苍蝇十分令人讨厌想打它的时候又打不到,所以我们认定苍蝇的飞行技巧是非常出色的,于是就有了兴趣去研究它。

   记者:在研究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刘一鸣:因为苍蝇的飞行技巧十分灵活,所以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很难拍摄到苍蝇飞行轨迹,我们之前使用的相机拍摄了数千张都挑选不出清晰的图片,后来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选择了索尼的一款机子才捕捉到苍蝇起飞及降落的瞬间,这对我们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你们通常是在什么地方寻找苍蝇?

  钟路予:通常是在垃圾堆里,比如说废纸篓还有一些农贸市场,另外我们还捕捉苍蝇在实验室培养。一开始会担心长期研究苍蝇会有什么疾病,所以我们从实验室出来后都会用洗手液清洗手部。

  记者:现在你们对苍蝇的态度较以前有所改变吗?

  王湘:以前我们觉得苍蝇是百害无一利的昆虫,觉得十分讨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它的飞行轨迹对于“仿生学”上有很多的贡献意义,觉得苍蝇也可爱起来了。(记者 陈芷伊 通讯员 潘珊珊 宋惠梅)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