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工业园筑金巢打造重庆7大产业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3:27  华龙网-重庆晚报

  

工业园筑金巢打造重庆7大产业群

  奋进中的北部新区(资料图片)

  

工业园筑金巢打造重庆7大产业群

  北部新区日新月异(资料图片)

  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重庆构建内陆开放高地有4大支撑体系,其中之一就是工业园区。未来5年,北部新区、特色工业园、区县工业园将形成分层次、布局合理的产业基地,并打造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电子信息、综合能源、劳动密集型7大产业集群。

  市经委主任吴冰日前作客新华网时表示,重庆的48个工业园将筑起“金巢”,引来200家世界五百强落户,工业园将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主阵地。

  工业园区

  成为造城发动机

  市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甘强指出,工业园区的发展,会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城市的雏形。

  他介绍,通过工业化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是现代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之一——依托九龙园区的崛起,其周边分别隶属九龙坡区九龙镇、华岩镇的5个行政村的城市化率已达100%;2007年,茶园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1.2亿元,与之相对应,现在的“茶园新区”已是规划中的重庆主城副中心;与渝北区空港园区2007年度34亿元的工业增加值相对应,规划容纳百万人口的“空港新城”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重庆,你会发现,哪个地方工业园区发展起来了,资源就往哪里集中,地方经济就繁荣活跃起来。甘强感叹,工业园区已成重庆造城的发动机。

  在推动农村变成城区的同时,园区也让进城的农民找到了饭碗。据统计,2007年特色园区安排就业42万多人,约占全市工业就业人数的两成,其中近半数是来自各区县的农民。

  北部新区

  工业园的排头兵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日前透露:重庆已向中央申请批准北部新区成为国家级经济开放新区及全国内陆开放示范区,即继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后的“第三新区”。北部新区横跨江北和渝北两区,2001年4月成立,规划面积130多平方公里。

  北部新区是重庆工业园区当仁不让的龙头。市经委主任吴冰表示,2010年北部新区工业销售值有望达到3000亿元。此外,全市48个工业园中,还将产生5个排头兵,它们的销售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包括长寿化工园、西永微电园两个市属工业园,其余3大重点产业园,最可能在大渡口、涪陵、万州、南岸等地诞生。目前工业园的生产总值占全市工业的40%左右。今后园区工业产出要占到全市工业产出的七成左右。7大产业集群将依托工业园区腾飞。

  市经委介绍,园区是重庆工业的增长极,它的发展应高出工业的平均增速。以特色工业园为例,发展仅5年多,每年发展速度高达80%-90%。

  吴冰表示,2002年,重庆工业园肩负的重任是到2010年再造一个重庆工业。今年,工业园的产值将超过2500亿,提前两年实现这一目标。

  拜12家世界五百强为师

  小作坊成全球行业巨头

  工业园是当今全球通行的产业发展模式,它的优势何在?它将如何孵化7大产业集群?如何引来全球2/5的五百强企业?

  让我们先走进位于大渡口区的建桥工业园,听听成长为全球最大小齿轮生产商的创业故事。15个年头里,民企秋田齿轮从1万元起家的小作坊,变身成为全球摩托车齿轮生产巨头。

  秋田董事长付中秋说,1993年的秋田,只有几台破旧机器,帮人加工机械零件。上世纪90年代末期,秋田第一次迈出重庆,挤进了广东市场,产值开始成倍增长。

  2001年,世界五百强日本本田公司来华寻找摩托车齿轮供货商,他们对产品的要求极其苛刻,齿轮的价格却并不比国内市场高,对此,不少企业选择了拒绝。秋田主动找上门来:“我们的技术可能达不到要求,但我们会努力更新。”诚意和进取打动了本田,秋田迎来了首个实力雄厚的战略伙伴。

  付中秋的眼光放在了远处。五百强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会定期派人来企业做技术指导,传授先进管理经验。这么“苛刻”的老师,正是秋田需要的。

  生产规模在滚雪球般扩张,与秋田合作的外企越来越多,这时,秋田的厂房已略显陈旧、狭小,变压器的供电能力也开始捉襟见肘,企业周边的道路运输也有些拥挤。2003年,大渡口筹建建桥工业园,秋田首批申请入驻。2005年,秋田整体搬迁入园。这里,有绿地、宽阔的马路、充足的电力供应、现代化厂房,以及各项优惠的产业政策,企业遇到难题,园区还可帮助出面协调。

  建桥工业园规模不大,但对入驻企业有着严格要求,必须低污染,低能耗,还得是利润高、前景好的朝阳产业。打造精品园区的路子让建桥的名声逐渐远扬,战略投资者慕名而来,与园区内的企业寻求合作。秋田的合作伙伴也逐渐遍及国内所有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五百强合作企业也由1家变成12家。

  付中秋明白,作为装备制造产业的齿轮生产,在原料成本高涨的情形下,简单的来料加工已难以为继,寻求更大发展唯有在技术和管理上做文章,将其提升为现代化产业。在虚心向12位五百强合作伙伴学习的同时,秋田每年拿出数百万元,在工人中展开各种技能竞赛,优胜者不仅奖金丰厚,还有机会升入管理层。

  认真领会了市委全会精神的秋田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市委提出的园区化发展模式,装备制造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战略之前,这条路子已经让秋田尝到了甜头。现在,秋田的目标瞄准了外向型企业,“我们要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新市场。”打造装备制造业巨头,雄厚的资金必不可少,尽管路途还远,但上市融资的念头已悄悄埋在了秋田人的心底。

  产业集聚

  特色园区之路

  《中国经济时报》说,正是走特色之路,重庆特色工业园区才得以脱颖而出,在中国工业园区大家庭里熠熠生辉。

  几天前,首家印度软件外包企业落户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击败成都和西安竞争对手的西永豪情万丈,“要把重庆打造成国际信息港。”

  然而,直到去年,还有人在怀疑西永是否能成功。今年初,投资9亿多美元的茂德芯片项目试生产,启动园区快速增长的序幕。市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甘强认为,西永被人怀疑是因为它特色鲜明,它对企业的独特魅力也源于特色,快速成长的后劲同样因为特色。

  类似的情景也曾出现在长寿化工园区。现在的长寿园区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名牌,甚至有了海外号召力。长寿园区的规划和布局,连跨国巨头巴斯夫都赞不绝口——巴斯夫将在长寿园区建设一个数百亿的大化工项目。他们甚至虚心向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苟华请教:您觉得我们怎样布局才能更好?

  产业集聚缓解了土地供应的压力,市经委园区处负责人算了一笔账:2007年新增工业销售值达到1000亿,按照50亿需要1平方公里计算,就是20平方公里。我们每年能够供应工业园区的用地,大约就是20平方公里。但是,50亿1平方公里是主城区的标准,渝西其他区县是1平方公里30亿,“两翼”是1平方公里20亿。

  产业集聚可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这位负责人说,在西彭,铝产业扎堆,电解铝液体就可直接热送到轧厂轧制,园区的集约化效应,使得土地、成本、资源得到最大节约。

  特色园区

  发展三管齐下

  市经委日前通报,今年以来,我市特色工业园区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三管齐下的发展特点。

  园区建设提速。上半年,全市各特色工业园区实际利用土地1304.3公顷,整治土地1577.2公顷,完工道路60公里;工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69.2亿元。

  园区经济快速增长。上半年,园区新增投产企业148户,由于新增企业的拉动,投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9.9亿元,同比增长55.2%;实现工业增加值308.7亿元,同比增长63.6%;实现新产品产值319.4亿元,同比增长58.9%;实现销售收入1024.7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利润76.5亿元,税金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4%和43.7%;到6月末,累计从业人员42.3万人,同比增长43.3%。

  招商引资喜人。今年以来,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团前往珠三角、长三角招商,吸引了一批沿海发达地区的大集团、大企业落户重庆。到6月末,园区入驻企业累计达3404户,上半年新增入驻企业293户,合同投资金额795.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9.9亿元。

  本版稿件由记者 王中亮 实习生 蒋宇 采写

  网络编辑:王敏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