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大学生青川支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3:57  钱江晚报

  本报讯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8月1日以来,震后余生的青川大山里,童声书韵提醒在田里劳作的人们,生活重新走上了正常轨道。记者从县城到各乡镇,看到众多来自浙江的援助团体在行动。浙江理工大学支教服务团就是我偶然碰到的一个爱心小团体。

  开课第一天来了200多学生

  这支由4位女生4位男生组成的队伍,在一位年轻女教师的带领下,于7月18日抵达青川县青溪中学。

  在地震中,青溪中学被严重毁坏,所幸地震时学生都在新建成的宿舍午睡,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组织下学生撤离迅速,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但学校的教学设施已基本损坏,所有房屋已被评为危房,今后学校将易地重建,近两年在大坝板房中过渡教学。

  在支教团到达青溪中学时,学生们一直处于放假状态,很多学生连书本都没有了,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都非常着急。面对这种情况,支教团向学校捐赠了部分图书和文体用品,并立刻组织开展支教活动。

  支教团精心安排了课程表,把语数英等文化课安排在上午,主要帮助同学们复习地震前的课程,适当扩展些课外知识;下午以素质拓展为主,开展音乐、武术、舞蹈、演讲、棋艺、阅读等活动课,让孩子们按自己的兴趣和时间选择。

  7月20日,辅导班开课了,第一天来了200余名学生,把5间教室挤得满满的。

  “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别的孩子坐在教室里,就特别想上学,现在我终于也可以上课了!”有孩子这样渴望。

  “看到哥哥姐姐都这么有才华,我好羡慕。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读大学,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读书,和哥哥姐姐们一样。”有孩子这样打算。

  学生越来越多。怕因为学生太多而被拒绝,有些学生家长亲自赶到学校,要求支教团收下他们的孩子。慢慢地,学生人数突破了300人,除路途特别遥远的学生,其他的学生基本到校,还有部分在外地上学的孩子也加入了这个临时学校,每个班有六七十个学生。

  既教育人又受教育

  上课之余,支教团经常做一些家访,深入学生家里了解受灾情况,为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带去学习用品和食品,并将这些资料分类整理成册,带回学校为他们寻求学习、心理、经济等方面的援助。

  除了支教,大学生们也是来受教育的。这里的很多人很多事,都感动着他们。这里,有很多志愿者,辞去工作,离开家人,捧着一颗心来,完全自愿奉献灾区。他们吃住在帐篷里,洗脸用水乃至上厕所,这些平时大家不注意的小事情,变成了大事。

  “为了来上我们的课,这孩子来回要走两小时的山路。就凭这种精神,无论我备课到多晚都是值得的。”一次家访结束后,队员胡迪这样感叹。

  由于不适应这里的饮食和天气,加上工作任务比较重,队员们平均每天只睡5小时左右,丁春潮等队员先后病倒了,但他们仍然坚持在支教的第一线……

  重灾之后,依然处处可见怒放的生命!

  本报通讯员 夏青 黄琳 杨红

  本报记者 陈骥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