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阅读之辩:数字时代的文化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3:58  浙江日报

  不管工作有多忙,浙江大学中文系的张教授都会上街买两份报纸,对他来说,通过报纸了解北京奥运会的信息是“最符合思维习惯”的方式。

  而他20岁的女儿小宇,在电脑里安装了Google订阅器,以保证奥运新闻一条不落。她希望通过这次奥运会,让父亲渐渐尝试网络阅读。

  中国国民的阅读习惯,也许正在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悄悄发生着改变。

  7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报纸为阅读率最高的文字媒体,图书阅读率止住连续下滑趋势,新媒体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对于网络阅读的普及,各大媒体的总结是:“国民阅读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

  传统阅读方式的全新复苏和网络阅读的异军突起,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看来,将“意味着我国文化消费有可能面临历史性突破,文化产业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机”。

  图书阅读率近十年首次上升

  网络阅读率上升最快

  周立伟发现,今年暑假,新华书店与奥运主题有关的图书特别畅销。他感觉,借着奥运这股“东风”,低迷多年的图书市场可能会迎来再次繁荣。

  作为浙江新华书店集团总经理,周立伟对图书市场的直觉与国家最新的调查数据相吻合。

  7月24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显示,2007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8%,比2005年的上一次调查结果微升0.1%,这也是自1999年此项调查开展以来图书阅读率首次上升。

  此外,调查还对各种文字媒体的阅读率进行了排名:

  报纸是阅读率最高的文字媒体,以73.8%的阅读率位于首位;杂志阅读率为58.4%,排第二;图书阅读率为48.8%,排第三位;互联网阅读率为44.9%。

  为此次阅读率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报纸的阅读率。据了解,目前国民人均月阅读报纸约7.4份,通过购买获得报纸的比例为76%,报纸自费购买市场已经形成。

  而在与世界各国的比较中,中国的报纸发行量同样不容小觑。今年6月,在瑞典哥德堡召开的世界报业大会上,美联社援引世界报业协会6月2日发表报告中的统计数字显示,受亚洲和南美洲需求推动,2007年,全球付费报纸发行量上升了2.6%,其中印度和中国的发行量增长最多,其良好的发行业绩与西方日益减少的报刊读者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来,一大堆国学文化的图书也受到了国人的热捧。于丹掀起的“论语热”,今年出版的《于丹〈论语〉感悟》,以首印120万册的数量,创造了国内单本书首印量的最高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阅读率调查中,数字化、网络化阅读趋势同样势不可挡,国民呈现出年轻化、高知化趋势,代表着阅读的新方向与前景。

  各大媒体对这些现象的总结是:“国民阅读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

  对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的评价是,国民阅读方式这种改变,将“意味着我国文化消费有可能面临历史性突破,文化产业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机”。

  据了解,从本届开始,国民阅读调查将由原来的每两年一次改为每年一次,国家对国民阅读的重视还将继续加强。

  正如苏叔阳所说,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哲学思维的国家,“阅读的深刻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世界第一的网民数量

  网络阅读在中国异军突起

  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此次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率继续大幅攀升,达到44.9%,比2005年提高了17.1%,成为第四大阅读媒体,而且还将处于迅速成长期。

  国民的阅读方式,正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发生巨大的变革。

  2006年2月20日,《浙江日报》推出了我国首张数字报纸。从正式推出至今,《浙江日报》网络版的点击率一路上升。目前,《浙江日报》数字报的点击率已经占浙江在线网站的25%,比2006年增加了6倍多。

  2006年元旦,《诸暨日报》的收费数字报纸开始上线,当年订阅量就接近3000份。随后,《绍兴县报》、《乐清日报》的收费数字报纸也在当年相继亮相。2007年4月8日,温州报业集团《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的收费数字报纸在温州上线。4张数字报全年的综合订价是380元,相当于纸质报纸的一半,去年的订阅量达到三万份。

  不只在中国,世界各国的报刊编辑都开始意识到来自互联网的威胁。一项由佐格比国际民意调查所和路透社针对全球704家报纸编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44%的人认为,大多数读者在10年后都会在网上看新闻,高于去年的41%。

  美联社的研究人员甚至在2007年,针对美国、英国和印度6个大城市18岁至34岁的男女进行调查,帮助美联社设计出一种满足年轻人需求的新闻发布模式。这种模式即所谓的“三步归档法”,首先是对突发事件进行标题快讯形式的报道,然后以适合网络和广播电台的简短新闻形式进行实时更新,最后加入细节,按各种媒体的需要汇总成最适合他们的新闻。而这种形式的最佳载体,正是网络。

  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等,也在分流书店的原有读者和消费群体。今年7月,在中国经营了13年之久的全球出版业巨头贝塔斯曼,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和贝塔斯曼一样,中国的图书市场还将继续面对电子阅读带来的出版下滑问题。

  虽然在一些国家,比如日本和英国,因为版权问题,网民不能从网络上免费下载书籍,减轻了网络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将网络的优势引入到传统图书行业,提升阅读的品质,降低图书成本,将是图书业的发展趋势。

  今年2月14日新开张的美国鲍德斯新概念书店,将网络和书店进行了和谐。这是鲍德斯酝酿18个月后开办的第一家新概念书店,店内新设了面积为2700平方米的数字中心。

  鲍德斯新概念书店的主要特色是:除了满足人们下载音乐和电子书的需要,与不同网站开展合作,使顾客的更多想法得以实现。比如读者在选购图书时,可以通过电脑查找旅行信息,甚至可以现场制订旅行计划或者打印烹饪书的部分内容。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鲍德斯新概念书店比一般店减少了20%左右的图书品种,销售额却一直在增长。

  传统与网络的优劣之辩

  站在阅读时代的门槛

  重新审视世界

  我们正站在一个崭新的阅读时代的门槛上。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在获奖致辞中写道:“因特网用其虚无引诱了整整一代人,理性的人们即使承认他们为此而上钩,但却难以再得到自由。比如,他们可能发现一整天都在阅览博客中过去了。”

  莱辛曾将津巴布韦的学生与英国北部的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在发达国家,电视与网络对人们的思考能力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莱辛呼吁人们不要沉溺于电视和网络,因为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里突然冒出”。

  莱辛对传统阅读日渐式微的焦虑,也正说明在互联网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后,崇尚传统阅读习惯的人们内心的困惑和不安。

  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涌泉教授,每天都保持着数小时的阅读时间,家中摆满了各种书籍。对他来说,阅读不仅仅是工作,更是生活。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这位教授也表现出了他对网络阅读的忧虑:“文化的积累需要反复品味,阅读带给人的提升,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难体会了。”

  网络的便捷,让我们习惯于用寻找超链接来代替细致深入的思考,思维趋向平面化;过多地依赖搜索引擎,纵容了思想的懒惰。

  张教授认为,纸质阅读是线性的、连续的,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深入研读、品味细节、交流学术思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而网络阅读侧重于形象思维,它具有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等特征。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相互并不矛盾,各有各的优势,但是过多依赖网络阅读,可能会造成国民思维能力弱化。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则呼吁,在网络电子文化发生越来越大影响力的今天,在讨论“国民阅读率”上,“应该采取更加宽泛的理解态度”。

  他举了一个例子。日本人是出名的喜欢阅读的民族,但是如果早上到东京车站的各条地铁线上去观察一下,男性乘客阅读的多半不是岩波文库的经典,而是漫画,上车就读,下车就丢,这样的阅读率恐怕不值得去羡慕和效仿。

  陈思和还认为,对于今天80后青年男女的成长来说,“似乎人格培养与生活实践远比阅读更加重要”。

  从报纸到杂志、图书,再到网络,阅读依然在,但我们总还是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或许我们必须承认,不同的时代决定了不同的阅读方式和不同的阅读需求。

  至少我们正在渐渐明白,我们的阅读方式以及我们所阅读的这个世界,都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改变。

  从数字报到数字图书馆

  数字化阅读时代

  将改变国民生活

  7月份,与“中国国民阅读调查”同时出炉的另一份报告——《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让浙江的一份数字报纸——《播报》名声大震。

  在对全国335份多媒体数字报纸的测试中,中国宁波网《播报》的各项总分仅次于《广州日报》,名列第二位,而在“原创性”、“实时更新”等项目中,《播报》以“全国唯一”的姿态,遥遥领先于其他数字报纸。

  而在数字报纸的总体实力排名中,浙江的数字报纸占据了领先地位。对国民来说,数字报纸早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近两成有读书习惯的国民阅读过电子图书,网络在线阅读是最普遍的阅读方式,“听说过”电子书的人占全部被调查总数的47.4%。据估算,目前全国固定阅读“手机报”的人约为251万,固定阅读电子杂志的人约为227万。

  与消费市场相呼应的是,数字出版业务增长非常迅速。国内的电子出版物也由2254种增长到6152种,国内已有手机报300余种、网络报纸1000余种、网络期刊逾2万种,网络数据库经营企业近10家。互联网上付费阅读、无线音乐下载、网络游戏等数字出版产业年增长率超过30%。

  面对数字出版业的兴起,7月16日全国第一家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所谓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出版业态,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涵盖了电子图书、手机阅读、网络游戏等新形式。

  业内人士表示,数字出版将成为出版发行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记者从杭州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了解到,杭州市政府已向国家出版总署申报杭州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在申报材料中,记者看到动漫产业、网络游戏、数字音乐、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项目将被列入基地的发展目标。

  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数字出版产业的成熟将会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比如说出版图书,以后的出版模式可能就是订单式的,针对你需要的内容,出版社可以先通过数字通道集合,根据市场需要发行。”

  网络还将再次“更新”我们的阅读方式。在数字图书馆,负责人描绘了未来图书馆的应用方式:你可以使用图书数字卡进入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内的藏书全部可以进行搜索,读者可以在网上拷贝所需要的图书,以后有时间了再慢慢看。

  将于9月9日开馆试运行的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让我们看到了离我们不远的阅读时代。在这座图书馆里,一系列与网络有关的新技术将被采用。比如,无线网络将覆盖整个馆区,读者自带便携式电脑,可在馆内任何区域实现无线上网;图书馆为到馆读者提供手持移动电子阅读器,并在馆区内设置电子阅读站,读者能够方便地阅读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内容。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