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关答复多是“画饼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5:25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图为:何时能够堵住巡司河边的排污口? 记者黄士峰摄

  本报记者 苏永华 梅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湖北省、武汉市两会期间,巡司河的治理问题都是一个热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不断,呼吁加快整治过程。遗憾的是,有关部门的相应表态大都没有如期兑现。

  20多年来治理呼声不断

  洪山区政协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治理巡司河的提案,20多年来从未停过,比较集中的两个时间段,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和2004年前后。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在省、市、区、三级人大与政协会议上,呼吁治理巡司河的议案、提案,不少于100件。

  这些呼吁直接推动了巡司河的治理,在1999年终于迈出第一步——武泰闸到长江段实行“明渠改暗渠”。2004年,黄家湖污水处理厂也正式开始建设。

  记者了解到,对治理巡司河的提案、议案,相关主管部门一直非常重视,答复也很及时。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具体落实。

  2004年,黄胜全等武汉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巡司河污水治理建议》。当年4月,有关部门在答复中称,用于收集巡司河周边地区污水的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工,预计2005年完工。但实际上,由于进展缓慢,黄家湖污水处理厂一直到2007年底才完工。

  记者注意到,同一份答复中还称,将利用亚行贷款进行巡司河环境整治工程,对武泰闸至青菱河段进行清淤、护坡、绿化、景观建设,“目前正在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计划安排年底动工”。但直到现在,这一工程都还没有开工。

  2005年,在武汉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也提出《关于各方联动,改造巡司河,建立首义文化圈的有关设想》的提案,呼吁将巡司河改造为武昌的“秦淮河”。

  当年6月,有关部门也在答复中称:“按工程进度安排,明年将启动巡司河整治工程,首期武泰闸至南湖连通港段整治工程,预计2007年6月底完工”。遗憾的是,这一承诺也没有落实。

  已到非治不可的地步了

  “经过了数十年的污染,巡司河已经到非治不可的地步”。昨日,洪山区政协提案委员主任肖香甫对记者说,沿河居民、师生一直深受其害,不能再任其继续恶化了。

  肖香甫说,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大,巡司河已经由郊区河,渐渐被城区包围,其恶劣的环境与城市面貌不匹配,要提升城市档次,整治势在必行。同时,巡司河污水从上游直接排入长江,还威胁到白沙洲水厂的供水安全,更要防患于未然。“治理工作耽误得越久,成本就会越高。”肖香甫的语气透出焦虑。

  洪山区政协副主席王树忠也称,从近些年的情况看,巡司河的污染还在加剧,“再不治理,巡司河就要完了。”

  支流污染也应引起重视

  巡司河支流的污染问题,也引起了人大代表的重视。

  昨日,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昌区白沙洲街办事处主任李武军告诉记者,在今年初举行的市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上,他就呼吁治理巡司河的支流夹套河。

  李武军介绍,夹套河北至涂家沟,南至青菱河,地处武昌、洪山两区插花地带,已有1200多米的明渠被严重占用,以致排水不畅,沿线水位不断抬高,居民区的污水不仅排不进夹套河,反而在居民区里往外涌,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有些前来洽谈投资的客商因,不满意夹套河环境,项目最终搁浅。

  李武军建议,应尽快建设夹套河排水排污处理系统,对夹套河进行清淤,建设排水箱涵,沿河工业园区也要提高准入门槛,引进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外迁、淘汰一批高污染企业。

  近日,武汉市环保局在答复他的建议时称,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查夹套河沿线偷排、漏排污染物的企业,并建议有关部门实施夹套河综合整治工程,除了建设箱涵、清理淤泥外,可以考虑保留夹套河明渠,将其改造为景观渠,并可在渠边修建林荫道,供居民休闲娱乐。

  巡司河成“熏死河”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