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推动千家央企在沪获更大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7:05  解放日报

  上海现有中央企业1000余家,主要集中在航天、航空、造船、石化、电力、通信、钢铁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每一次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昨天,市政协主席会议通过建议案,提出当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新形势下,上海要为中央企业新一轮发展创造更好环境,在提升城市品质中发挥央企作用。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市政协建议案提出,可参照市政府与科技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建立的部市合作关系,建议市政府与国务院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建立类似工作机制,通过高层定期互访、召开论坛及专题会议等形式,从整体上推动中央企业在上海获得更大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考虑邀请国家在上海召开规划工作会议等,加强中央企业与上海在产业规划上的信息沟通,促进中央企业与上海产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深化中央企业与上海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形成会议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定期举行。

  形成突出问题解决机制

  目前,上海与在沪央企的联系主要通过工作党委的党组织系统的联系,在党的关系上实现了全覆盖,各工作党委起到了较强的沟通和桥梁作用。而在具体业务上的联系相对较少。市政协调研中,一些中央企业反映,在具体业务和工作中需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和解决发展难题时,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和机制。

  委员们建议,为更好地发挥中央企业作用,可设立为中央企业服务的专门机构。建立类似市金融服务办的机构,专门针对在沪中央企业做好服务工作;或者是在市政府综合经济部门或产业主管部门内直接设立中央企业联络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充实力量,加强与中央企业在产业发展、协调服务上的对口衔接,通盘考虑中央企业在上海的发展。专门机构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协调解决中央企业在沪发展的突出问题、急迫问题和共性问题,形成全市性联系、协调、服务中央企业的工作体系。

  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是吸引优秀人才到上海工作的一个重要资源。当前,在沪工作户口入籍难、子女入学难等是在沪央企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

  市政协提出,发挥好上海的医疗教育优势,既要从实际出发,用好上海的优质资源,也要考虑上海的实际情况和承载能力。子女教育、户籍指标等方面可以优化完善政策,解决中央企业人才来沪工作的共性问题。同时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人才环境以及生活服务环境;在中央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县,自觉做好服务工作,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形成企业集聚效应

  委员们提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上海深化改革的良好契机,有利于中央企业在上海突破体制机制瓶颈、落实服务好全国的国家战略。建议以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由浦东提供相关条件及专门区域,建设办公、商务等标志性大楼。争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政策向中央企业覆盖,吸引中央企业将功能性总部和业务在浦东集聚,发挥枢纽性作用,增强浦东的综合功能和辐射能力,促进上海更好地服务全国、服务长三角。


本报记者 孟知行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