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说,没养成运动的习惯是现在青少年体育锻炼比较严重的问题—— 良好的运动习惯从何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7:1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郭剑 实习生 许元栋

  谁能坚持每天运动1小时?每天运动1小时够不够?课间10分钟应该算入运动时间吗?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运动项目表困难吗?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完美的答案。

  北京清河一小的白仁杰同学平均每天运动1小时,主要项目是体育课中的跑步、跳远、做操。学业负担不重的他,每天都有时间玩耍一阵,所有的运动加起来,时间也没有超过一个半小时。

  白仁杰自己觉得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与同龄人相比,他对体育的热情也更多一些。但按照专家的标准,即便是他也没能养成固定、科学的运动习惯。而许多同学竟连锻炼的机会都没有,这正是当代青少年体育锻炼方面最为严重的问题。

  运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在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却并不多。中小学生主要的运动时间是每周的3节体育课(共约120分钟),内容固定而重复,这样的运动方式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每天至少1小时的运动量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副主任直言,没养成运动的习惯是当代青少年体育锻炼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他说,很多孩子并不是因为兴趣而参加锻炼,而是为了达标,即使有些孩子天性好动,也没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青少年处在青春期,身体各方面还没有发育完全,不宜承受过于激烈的运动。应该如何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呢?专家认为,这并不复杂。在现有的设施条件下,学校和家庭完全有能力帮助一个孩子养成运动习惯。

  青少年教育专家卢勤概括了适宜现阶段青少年培养的运动习惯:包括体育课在内,青少年每天应有两个小时的运动时间。运动应分散于一天中最适宜的时刻。课间10分钟是青少年的玩耍时间,课间操也应得到保证,放学后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让青少年进行锻炼。课后及节假日的体育锻炼应以足球、篮球、乒乓球、跑步为主,不应进行比较激烈的对抗性活动。饭后、空腹不宜进行剧烈活动。

  依据多年来对日本青少年运动状况的了解,孙云晓对中国青少年运动习惯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要求。

  首先是意识先于行动。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运动习惯,应先提高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再制订相宜的锻炼计划并坚持每天锻炼。

  此外,运动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种行为坚持21天后会初步养成习惯;坚持90天后,就能成为成熟的习惯。运动习惯的养成同样符合上述规律。家长的奖励也能激发青少年的热情,因此,在运动过程中,不妨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本报北京8月5日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