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让“死伤”望而却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7:33  中国青年报

  通讯员 齐明宇 温荣景

  那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避险战斗。

  2007年6月10日凌晨,广东深圳地区遭遇20年一遇强降雨,倾刻间电闪雷鸣,降雨量每小时超过100毫米,局部地区瞬间风力达10级以上。

  自从前一晚气象部门发布强台风警报后,武警8680部队部队长朱永和再也睡不着。尽管上周他刚带着工作组对135个执勤点进行过安全隐患大排查,搬迁了3处依山而建的执勤点,但仍然忐忑不安,他和衣坐起,一连打了10多个电话,要求各点增派两名以上安全警戒员。

  凌晨2时10分,值班室铃声大作,后勤分队安全员报告,发现驻地营房后侧山坡洪水漫过防洪渠。朱永和立即驱车直奔现场。刚刚赶到,突然,他发现从山上冲下的水流由清变浊,而且涌入宿舍后有大量泥沙沉积。直觉告诉他,这是山体滑坡发生的前兆。“马上组织官兵转移!”朱永和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洪、照明、抢险器材迅速发到官兵手中,各级指挥员组织官兵有序撤出,3名安全员立即到位警戒。朱永和打着手电筒趟着没膝的水逐一查看,确认所有房间都没有人后,他才最后一个离开。27分钟后,“轰”的一声巨响,营房后侧约40米宽的山体发生滑坡,驻地洗漱间、厕所、伙房等10余间房屋顷刻坍塌。由于处置果断,147名官兵无一伤亡。面对残垣断壁,官兵们仍感到害怕,他们心有余悸地说:“是部队长帮我们逃过一劫。”

  事后,公安部领导和军委、总政首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宣传他们成功预防、避险的经验,表彰有功人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朱永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针对部队驻地离山地、河道较近,易遭受台风、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侵袭的特点,与驻地气象、减灾部门签订《灾害信息预警协议》,及时掌握水文气象变化情况。

  在此基础上,他建立起《防范自然灾害工作责任制》,要求各级干部骨干值班到位、责任到位、巡查到位、准备到位,完善多种灾害条件下的避险预案,每季度都组织实兵演练。朱永和要求官兵做到“四清”:自然灾害特点规律清、安全防护常识清、应急预案清、组织指挥程序清。

  对官兵负责就是对部队建设负责,对战斗力负责。今年3月,武警8680部队接到赴某地执行长途拉练命令,2000多人、100多台车辆要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4座。对于在内地生活的官兵来说,恶劣的气候、高原反应等困难,无疑是重重的严峻考验。某日凌晨,部队途经二郎山松林口时,由于坡陡弯急、山险路滑,情况十分危急,一些带车干部和驾驶员手心里都渗出了汗。有人建议绕道通过,但这样就会比要求时限滞延两天。此时,朱永和当机立断,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抓安全是为了提高战斗力,消极保安全的事谁也不能干!”他手持对讲机从容跳下指挥车,站到拐弯的最险处疏导车辆通行。

  “不要慌,直行,停——”不料,一个急刹,还是有一辆车滑出两尺开外。朱永和钻到汽车底盘下察看险情发生原因,发现是积雪轧碎后开始融化所致。他不顾高原反应带来的剧烈头痛,吃力地把身上的棉大衣脱下来,展开铺到轮胎下面。此时,风雪交加,气温骤降到零下10摄氏度,但他硬是站着指挥了3个多小时,直到最后一辆车平安驶过“鬼门关”。历经5天4夜的突围后,部队行程1900多公里,提前到达指定地域,人员无一伤亡,车辆无一破损,部队首长称赞他们创造了一项整建制摩托化开进的新纪录。

  “老朱抓安全不满足于‘说了’、‘听了’,而是亲历亲为。”武警8680部队政委赵书毅这样评价朱永和。该部点多线长,官兵执行任务高度分散,抓安全风险大、难度高。朱永和责成机关组成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安全隐患排查内容细化为3类126项,适时逐人、逐项、逐点、逐岗位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对“一点一策”、“一险一策”进行研究,每天休息常常不到6个小时。他总结出“动中抓建、散中严管、险中保稳”的安全工作方法被上级转发。“七一”前夕,在该部连续6年实现“双无”时,朱永和本人也“双喜临门”:荣立个人三等功,被武警部队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