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年营国际大团圆是怎样实现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7:33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王烨捷

  汉城,49国1133人;巴塞罗那,67国497人;亚特兰大,152国458人;悉尼,188国420人;雅典,195国450人。这是参与历届奥林匹克青年营的国家和地区人数。

  2008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青年营的这一数据被再次刷新——205个国家和地区482人。这在奥林匹克青年营近百年历史上是破天荒头一遭!国际奥委会大家庭的所有205个成员均派代表参加了2008年在中国北京101中学举办的奥林匹克青年营,这是奥林匹克青年营活动首次实现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国际大团圆。

  一些从来不参加奥林匹克青年营活动的国家(古巴、朝鲜等)派出了青年代表,一些尚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瑙鲁等)也派出了青年代表,甚至一些交战国的青年代表都将在北京101中学这片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交流学习,互通有无。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这也正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所在。一个举世关注的体育盛会,一群原本素不相识,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可能成为朋友的青年,就这样齐聚在奥林匹克大旗下,共同为青春举杯。不是每一个奥运会主办国都有这样的耐心、信心和雄心去组织一次人员结构如此复杂、规模如此庞大的国际大团圆。但是,中国可以,北京可以。

  “所有国家的青年都有这个权利站在奥林匹克青年营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同时展现自己祖国的魅力。”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青年营场馆运行团队负责人、团北京市委副书记王粤说,青年创造未来,几十年后,当青年成长为一个国家的顶梁柱,也许一切都将改变。

  为了帮助各国青年兑现自己的权利,为了一场团圆梦,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青年营场馆运行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一个名叫Rita的中国女孩

  “Rita,Rita,我要找Rita。”7 月16日,几个老外被青年营营地安保人员拦在了门外,口中不断念叨一个名叫Rita的中国女孩。

  Rita是吴晗睿的英文名,她是北京奥林匹克青年营场馆运行团队的一名志愿者。今年年初开始她就用这个英文名字与除中国以外的204个国际奥委会成员奥组委官员联系营员派遣事宜。

  被拦在营地门外的几个老外是意大利奥委会工作人员,他们当时正巧开车路过青年营营地便想进去看看,在青年营,他们只认识Rita小姐。按照规定,各国奥委会官员来访应该走礼宾程序,事先与青年营运行团队做好沟通协调。因为来得突然,意大利奥委会这批人就直接由Rita接待了。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各国奥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Rita解决问题。Rita专门用来与各国奥委会官员联系的邮箱在忙时一天能有几十封,甚至上百封邮件往来。她的邮箱容量总是不够用,数次扩容。

  Rita从不使用邮箱的群发功能,她发出去的每一封邮件都是亲手写的,她说这是对别国的尊重。为了及时回复国外发来的邮件,她总是青年营最晚离开的人。

  电话是她另一个重要的联络工具。因为打的都是越洋电话,费用很高,一方面她要注意把握时间,长话短说,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尊重别国的情况,根据对方的时间来调整通话时间。

  某天深夜,青年营办公室里聚集了一群年轻人,有说法语的,有说西班牙语的,有说阿拉伯语的,有说意大利语的。他们都是Rita找来的帮手。“没有给答复的国家就要再打电话沟通,先了解他们的情况再做下一步安排。”Rita说。

  根据原计划,各国奥委会推荐的青年营营员信息登记表本应于北京时间2008年4月15日递交到北京奥林匹克青年营场馆运行团队。然而,截至这一天,20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只有100余个递交了信息登记表。

  “当时我们考虑一些国家奥委会不能在规定日期内交表,肯定有他们的原因,我们不能把4月15日就当做是‘关门期’,不能主动把那些未交或者迟交表格的国际友人挡在门外。”北京青年营场馆运行团队营员管理组负责人伍琦说,本届青年营之所以能够首次实现国际大团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营员管理组“不怕麻烦,一个都不能少”。

  一份拖了近4个月的营员信息登记表

  今年4月底,原定的营员信息登记表递交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距离北京青年营正式开营还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大部分国际奥委会成员在青年营运行团队的努力下同意派出自己国家的青年营员,但仍有一些国家的奥委会陆续发来邮件,表示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派人参加北京青年营。

  青年营国际大团圆仅在咫尺之遥。

  “有的国家原来在国家奥委会协会(ANOC)大会上说好来的,关键时候突然不明缘由说不来了,反反复复变了好几次;有的国家找不到适应组委会要求的青年;有的国家不愿意派出女性营员;有的国家本身战乱找不到人来;有的国家想搞个大型的选拔活动后再做决定;还有的国家直接到国际奥委会网站上把营员信息登记了,也不告诉我们。”营员管理组负责人伍琦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总之就是很乱,各有各的情况,我们只能通过各种渠道一个一个单独沟通。”

  此后的3个月,伍琦的主要任务就是与我国外交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各大洲奥委会协会联系,联络员吴晗睿的任务则是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向各国奥委会发去深入介绍北京奥林匹克青年营对应工作的筹备情况。

  据悉,最后一份营员信息登记表收于8月1日,此时距离青年营开营还有不到5天时间。在国际奥委会成员中,有几个成员从来不参加青年营活动,或是几十年没有派代表参加过青年营。比如意大利,1972年以后,该国奥委会就再也没有派过青少年参加奥林匹克青年营。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发生了以色列运动员在奥运村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绑架杀害的严重暴力事件,史称“慕尼黑惨案”。此后,一些国家的青年淡出了奥林匹克青年营的大家庭,意大利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先通过外交部找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请他们与意大利方面沟通,然后我们再同外交部工作人员一起到意大利驻华使馆拜访,带去一堆青年营筹备工作材料,亲自向他们陈述为什么我们一定需要他们派员参与。”从4月底到7月,伍琦已经记不清跑了多少次各国驻华大使馆。她说,只要各国奥委会与青年营沟通情况、说明缘由,青年营都能想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帮助不同国家解决各种问题。

  经过多方努力,以色列、巴勒斯坦、意大利、土库曼斯坦、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朗等原本存在诸多困难的国家奥委会均派出代表加入到北京奥林匹克青年营的大家庭中。

  一联从瑙鲁到北京的机票

  所有国家都来齐了,各国营员的抵离接送又成了问题。其中问题最大的当属尚未与我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瑙鲁。

  据了解,从瑙鲁到北京,必须先到斐济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办理签证,从瑙鲁到北京需要经历至少两次转机。

  虽然北京奥林匹克青年营营员的国际往返旅费、在京交通食宿费用均由奥林匹克团结基金和北京奥组委承担,但如此辗转的路途还是让瑙鲁奥组委相关官员很不放心——毕竟,他们派出的两名营员都刚满14岁。而且,瑙鲁决定派代表赴京时,当地已经买不到机票了。

  “我们只能与国内航空公司协调,看看能不能从中国出两张票给他们。”伍琦介绍,瑙鲁派出的两名营员所持机票的出票点为中国北京,由瑙鲁飞往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再从布里斯班去新加坡,最后从新加坡飞抵北京。

  为了让瑙鲁营员尽快取得签证,北京青年营场馆运行团队还通过外交部协调我国驻斐济使馆加紧核发两名瑙鲁营员的签证。从瑙鲁去斐济每天只有一班飞机往返,签证审批快一些的话,他们可以当天往返,不至于那么累。

  这两天,北京青年营国际营员陆续抵京,北京青年营场馆运行团队几乎每个成员都承担了接机任务。

  8月4日凌晨3时,青年营工作人员刘琳已经在首都机场T2航站楼等待第一批抵京的比利时营员。除了接到抵京名单上的各国营员,接机人员每天还会“捡”到十几个未告知抵达信息、不在名单上的孩子。

  “经常会在营员抵京前两三个小时突然接到其所在国家奥委会的电话,通知我们他们的营员将在什么时间抵达。”吴晗睿这两天的任务是“一步也不离开电话机”,她告诉记者,已经有20余个国家奥委会在此期间来电通知青年营准备接机了。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