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光荣与梦想系列评论之三 梦想照进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7:33  中国青年报

  本报评论员 曹林

  8月的北京,浓彩盛装。在鲜花簇拥、旌旗漫卷的大街上,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以各种字体,各种样式,扑面而来。再有两天,那个伟大的时刻就要到来,梦想,就要照进现实!

  这个梦想属于巴勒斯坦运动员纳迪尔·马斯里。这个持外卡参加北京奥运会的长跑选手,终于可以来到约旦河西岸接受教练的指导。马斯里所在的加沙已被封锁了10个月,因为奥运会,以色列放开一条通道,让他终能圆梦北京。这个梦想属于伊拉克短跑运动员达娜·侯赛因,这个21岁的女选手,差点因为伊拉克政府与国际奥委会的对抗被关在奥运门外,但最后时刻,伊拉克政府作出让步,使她搭上末班车。这个梦想还属于台湾棒球队的队员们,在等待了半个世纪之后,这支宝岛人最引以为豪的球队终于乘奥运东风,登上祖国大陆。中华台北奥运代表团团长蔡赐爵说,体育让政治柔滑了。

  只有在五环旗下,这一切才能梦想成真。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是一个被贫富差距、发展鸿沟、文化差异、价值观冲突、意识形态分歧、民族矛盾、疆域区隔等分割的世界。在这个有着65亿人口、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上,拥有同一个梦想的奥林匹克运动更像是个童话。在成人世界还有这样的童话,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梦想,真是人类的幸运!

  奥林匹克从来就寄托着人类的理想主义情怀。早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间就签署了著名的《神圣休战条约》。这个代表着人类追求和平美好愿望的约定,其间多次被打破,又多次再延续,曲折反复。1992年,国际奥委会第99次全会呼吁效仿古希腊,恢复“奥林匹克休战”。次年,联合国通过了国际奥委会的提案,要求其成员国在每届奥运会闭幕前后各一周期间,在全世界范围内休战。

  1894年,当法国人顾拜旦提议创办现代奥运会时,也是怀抱着希腊式的美好理想的。历经百年,奥林匹克精神被不断提炼升华。“团结友谊和平”、“公平竞赛”、“更高更快更强”、“重在参与不畏失败”。在《奥林匹克宪章》里,开宗明义地写着“奥林匹克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奥林匹克运动的这些信条,无不充盈着人类的普世价值,宣示着令人向往的共同理想。

  回想这百年的奥运史,最经典、最让人感动和震撼的总是这样一些场景,也只有在奥运会上才能出现这样的场景:1956年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处于分裂状态的东、西德共用一面五环旗走进会场,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朝鲜和韩国运动员首次联合组队入场,这一幕让电视机前的许多人泪流满面。1988年汉城奥运会,在相互抵制了8年之后,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和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终于重新聚首,那届奥运会的主题歌《手拉手》因为道出了人们的心声而畅销世界,唱遍全球。

  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在每4年的这16天里,跨越种种区隔,放弃纷争和歧见,在奥运会上相逢一笑。为了这同一个梦想,无论是战争、歧视还是贫穷,都无法阻挡人们参与奥运的脚步。这就是奥林匹克的伟大之处。

  让我们珍惜这难得的童话,回到体育的纯粹。这需要抛弃那些冷战思维和人权论调,拒绝绑架奥运会,将奥运会当作兜售自己政治观点的场所;这需要杜绝锦标主义,警惕把比赛与民族荣誉线性简单地联系起来,让金牌承担难以承受之重;这需要消除一赛定终身的狭隘观念和成王败寇的商业思维,淡化功利心,追求一份竞技的单纯快乐;这还需要我们以宽松淡定的心态,欢迎融合,容忍失败,尊重所有对手,信任裁判判罚。果如是,则奥林匹克的美德就必将在赛场内外竞相呈现,充分涌流。

  让我们尽情享受这欢乐之夏,让梦想照进所有人的现实。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