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城开发区:钢铁物流园带来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7:40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期话题:服务业发展与产业升级

  主持人:马景阳(本报记者)

  特邀嘉宾:栾健(钢城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背景

  2006年,莱芜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市2246平方公里区域发展,将南部规划为钢铁深加工及物流板块,钢城经济开发区成为建设载体。与此同时,齐鲁钢铁物流园动工建设,其目标是以莱钢为依托,借助网络化、信息化手段,整合钢铁产业各类信息、资源、技术等要素,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钢铁深加工企业入园发展,建成江北最大的集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集约化于一体的高端物流平台,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大物流格局,促进山东钢铁产业升级。

  事件

  7月24日,参与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国家博物馆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北京三杰国际钢结构有限公司落户钢城经济开发区。短短两年间,已有13个集钢铁物流、仓储、深加工于一体的“钢字号”大项目落户钢城经济开发区。钢铁产业与现代物流业良性互动的积聚效益开始在钢城开发区显现。

  点评

  马景阳:专门为一家企业建设一个物流园,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

  栾健:钢城区财政收入的80%来自莱钢,90%的企业与莱钢有业务联系。为莱钢的发展服务,进一步延伸钢铁产业链,就是钢城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奋斗目标。但过去区内500多家物流企业大都规模很小,远远满足不了莱钢以及相关企业的需要。无锡一位从事钢铁深加工的老板曾来钢城考察,就因为钢城没有形成品种齐全、贯通南北的大物流格局而放弃了北迁的打算。招商失败让钢城人明白了一个道理:物流业的滞后会严重影响钢铁产业的做大做强。于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钢铁物流园就成为当务之急。

  马景阳:齐鲁钢铁物流园为莱钢而建,作的却是全省乃至全国这篇大文章。

  栾健:莱钢是我们最大的“商”。服务好莱钢,全力以赴解决好莱钢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之一。近几年,莱钢进入快速发展期,年钢产量达到了1300万吨,年物流吞吐量达到6000多万吨,仅靠莱钢自己的物流公司,最多只能满足一半的货物吞吐量,交通运输成为制约莱钢发展的瓶颈。齐鲁钢铁物流园的建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诞生的。

  但是,我们的目标也不仅仅局限于此。目前,山东钢产量达到3200多万吨,“十一五”期间产能达到5000万吨,钢铁物流吞吐量将达到2.5亿吨左右,建设园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钢城开发区位于鲁中腹地,西接济南,东接半岛,南通日照。境内磁莱铁路与京沪、胶济铁路贯通,莱钢大道与济青南线高速路相连,可实现1小时内到达济南,2小时内到达青岛。通过齐鲁钢铁物流园这一平台,引进现代物流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企业两项资金的占用,并且可比传统物流方式降低5%至15%的成本,仅此一项莱钢年可降低成本2亿多元。同时,随着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快速发展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加速融合,齐鲁钢铁物流园的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齐鲁钢铁物流园已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园区之一。

  马景阳:依托莱钢做好钢铁物流业,不仅服务好了莱钢,也是企业与地方的双赢之举。

  栾健:我们建设齐鲁钢铁物流园,既是服务配套莱钢,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区域经济的重要举措。目前,开发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63亿元,基本实现水、电、路、通讯等“七通一平”。过去分散于钢城各个角落的500多家小物流企业“退城进园”。金丰实业公司、鼎实轴类加工等13个过亿元大项目开工建设。

  钢铁生产及深加工带动了钢铁物流园的发展,反过来,钢铁物流园的发展又推动了莱芜的钢铁产业升级。一大批钢铁精深加工企业的落户,不仅丰富了钢铁产品的品种,而且大大拉长了莱钢的产业链。被省政府确定为100个重点服务业企业之一的鲁中钢铁物流中心建成投产后,年物流配送能力可达500万吨,营业收入17亿元。力争在5—7年内,形成包括汽车配件在内的500万吨的钢铁深加工能力和5000万吨的钢铁物流量,实现利税110亿元。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