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硕士种红薯”的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8:03  武汉晚报

  管窥社会

  毛建国

  长沙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彭焕新,放弃20万年薪,辞掉副总经理一职,夫妻双双回到家乡种新品种的红薯。(8月5日《长沙晚报》)

  无论称赞,抑或苛责,这里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以为彭焕新成了纯粹的农民。而从新闻看,彭焕新虽然回到乡村,从事农业,但他当初回乡的动机,却并不是做一位普通的农民;今天的彭焕新,也丝毫看不到农民的迹象。他回乡是为了创业,目前,首批2.5万公斤“迷你”型红薯被上海的客户抢订一空。这里,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形象活生生地跃于眼前。

  创业领域有很多,有人选择机械,有人选择食品,这里,彭焕新选择的是食品。食品大领域中,有人选择速冻食品,有人选择鲜活农产品。这里,彭焕新选择的是鲜活农产品。把彭焕新定位为创业青年,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他的回乡选择。事实上,他的选择并没有新奇之处,一个学有所成的青年,在积累一定财富和一定阅历后,选择自己创业的道路,这太正常了。而且,选择涉农产业创业,成功者也数不胜数。名列富人榜前五名的刘永好,他所在的新希望集团,其主营业务就是饲料。

  那么,让很多人惊讶的“硕士种红薯”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今天,泱泱大众虽然口口声声重视农村,事实上很多人对于三农的认识还是很模糊。有人见到华西村,就以为农村都很美;有人见到一个穷村,就以为农民都很穷。而事实上,城乡发展不平均,同样农村的发展也严重不平衡。其实涉农产业是一块大产业,在农村创业、投资,只是投资的领域、地域不同,只要路径选准、方法得当,一样能实现财富价值。

  故而说,正确认识“硕士种红薯”,就是要扭转对三农的偏见,应该让资本让热血青年看到,投资农业、创业农村,一样会获得预期收益。彭焕新的选择,无疑说明当代青年已经看到了农村巨大的成长舞台。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