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诗人抵押房为灾区出爱心诗集 周文彰题词赞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8:18  南海网

  

诗人抵押房为灾区出爱心诗集
▲张祖豪展示周文彰的题词本版图片由见习记者徐培培/摄
诗人抵押房为灾区出爱心诗集
▲诗人张祖豪(笔名原野牧夫)

  南海网8月5日消息:汶川大地震激发出众多诗人的爱心和灵感,凝聚着309位诗人的心血和心愿的诗集《五月的祈祷》将于8月6日上午在海口明珠广场参加爱心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利润将全部捐给地震孤儿。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亲笔题词赞赏:“诗集《五月的祈祷》汇集了309位诗人对四川灾区人民的感情,是文艺百花园的又一奇葩”。

  5天内组稿,10天内结集。为了组稿,众多热心人士不辞劳苦当义工;为了印书,主编张祖豪把老家的房子抵押筹款……诗集《五月的祈祷》凝聚着一连串感人的故事。

  感动萌生赈灾愿望,用诗歌呼唤大爱

  5月12日的那场大灾难打破了诗人张祖豪的安宁生活。新闻单位迅速把灾区实况发往全国各地,张祖豪守着电视收看着灾区实况报道,这个不轻易流泪的人边看电视边流泪。他在问自己,作为一名诗人,该为灾区做些什么呢?

  他于2006年创办了潮流诗歌论坛,此时论坛上面有很多人写诗纪念地震中的遇难者,讴歌地震中的抗灾英雄。5月14日那天,他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诗人应该拿起笔来,记录这场灾难,激发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感情,坚强大家的意志。灵感如泉水般喷涌,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好了“诗歌赈灾义卖”征稿启事,决定征集优秀诗歌结集出书,书名定为《五月的祈祷》,出版后将在全国新华书店举行赈灾义卖,所得利润在扣除出版最低成本后,全部用来捐助给在特大灾难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和援建一所爱心学校。

  对于诗人来说,5月15日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当晚11点05分,他在潮流诗歌论坛上发出征稿启事,5个小时后,收到了200多首诗。第二天又有很多论坛转载征稿启事,10天内,有3000多首诗参与这一行动。

  5天编出600多页的书稿,人瘦了6斤

  在征集诗歌的过程中,张祖豪一直被激情所笼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废寝忘食地埋首工作。他从5月19日开始着手遴选优秀诗稿,从1009位诗人投来的3000多篇诗稿中,选出309位诗人的500多首作品,25日便已成稿600多页。那几天,他每天工作到次日凌晨5点,实在太累了就在沙发上睡一会儿,醒了接着工作。贤惠的妻子每天把早餐放在他的面前,他却根本顾不上吃上一口。妻子上班中午不回家,叮嘱他到楼下买点东西吃,他没心情也没时间,一整天都不下楼。渴了喝家里的白开水,饿了吃几片春节时留下的饼干,晚饭往往到凌晨一点钟才顾得上吃。那一周,他瘦了6斤。

  “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鼓舞着我,我感觉不到累。我下定决心,要选出最好的诗歌,编出分量最重的诗集。”他说,他这个人平时极少落泪,在编书时,他被吴忠芳等作者的诗句感动得多次流泪。这些诗歌里,凝聚了人世间最纯最真的感情。

  张祖豪在海口经营着一家文化公司,多年来,他一直以经商赚来的钱来继续着诗歌的创作。为了诗集《五月的祈祷》能付诸印刷,他把老家的一套房子拿去抵押,筹款8万元来垫付各种费用。

  “从5月15日到现在,我再没顾上做别的事,手头有个项目,前期曾付出了很多心血,已经拿到了政府批文,为了编这本诗集,我放弃了这一项目。”张祖豪说,今年下半年,他会全力以赴地做义卖,目标是卖出10万册,这样,才可以实现为灾区的孩子建一所爱心学校的目标。

  以赈灾为目标,他想方设法地节约成本。第一批书运到海口后,他舍不得花钱请民工帮忙搬运,身体瘦削的他带着同样瘦削的妻子亲自去搬书,不小心扭伤了腰。有朋友知道后笑他傻,他却说,这些书义卖所得是为了帮助灾区的孩子,每省一块钱都很值。

  诗集凝聚众人爱心,感人细节一大串

  在组稿、编书、出版等多个环节上,张祖豪感受到来自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温暖。在组稿过程中,很多只通过网络联系,却从未谋面的诗友热情提供支持和援助,很多版主积极推荐优秀诗稿,还自发组建了一条工作流水线,提供默契的配合,他们为诗集顺利定稿立下了汗马功劳。如诗人重庆子衣帮忙整理和汇总诗稿,陪张祖豪连续战斗了几天几夜。

  本着赈灾的愿望,所有的投稿者都自愿放弃稿费

  5月16日,张祖豪到南海出版公司商谈出诗集的事,与出版公司有关负责人谈了不到一小时,对方就拍板决定出书。这使张祖豪信心倍增。更令他感动的是,在他遇到困难时,出版单位的编辑主动给予他精神上的鼓舞。“有一次我遇到困难,晚饭都没心情吃,坐在那里发呆,南海出版公司的曾科文打来电话,安慰我、鼓励我,使我继续振作起来。”

  书稿定稿后,海口美兰民生电子分色中心义务为其排版。为印这本书亦颇费周折,原已谈好的印刷厂突然变卦了,又是诗友帮忙,联系上了北京的一家印刷厂,其负责人名叫乔建华,当时她的母亲正在住院,为了印这本书,她安置好母亲,亲自坐镇指挥,使书稿顺利付诸印刷。

  张祖豪认为,这本诗集的价值在于,它见证了这场灾难,以极快的速度反映出了文化界的声音;它见证了中国诗人的爱心和感情,诗句中真情流露,足以感动天地;见证了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爱心,上至国家领导,下至爱心捐助者,其致力赈灾的拳拳之心均在诗作中得以体现。

  省委宣传部热情支持,举行特别座谈会

  7月1日上午,张祖豪把刚刚从北京发往海口的《五月的祈祷》送呈省委宣传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关切地询问这部书编辑和出版发行的一些情况以及遇到了哪些困难。周文彰听说这本书从策划到发帖子征稿、组稿、编选、交书稿总共还不到十天,感到非常惊讶。他对张祖豪说,既然诗人争分夺秒来编辑这部爱心诗选,那么,作为省委宣传主管部门也来一个争分夺秒。他马上作出决定:2日下午三点在省委4号楼会议室,专门为汶川大地震诗选《五月的祈祷》举行一个特别的见面座谈会。

  周文彰在座谈会上说,这本厚重的诗选,见证着中国309位诗人的心血和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它是海南及全国诗人对地震的深切感悟,也反映了海南社会各界对汶川的关注以及爱心;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先进体现,也是海南文化事业的重要成果,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

  诗人张祖豪

  诗人张祖豪笔名原野牧夫,自喻为“一个荒原上牧放诗歌的人”。他今年43岁,瘦削、随和,1992年,从湖南郴州老家来到海南,从此再也没离开这个没有冬天的海岛。

  张祖豪是个勤奋和高产的诗人,这些年他创作了两千多首诗歌。其作品《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被选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教材《文学欣赏》,入选这本大学公共基础教材的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他的诗是惟一作为“网络诗歌”入选的。那时他在一个文艺论坛上当版主,有一次参加诗歌比赛,花了几十分钟时间在网上发表了4首诗,没想到其中一首会被选入大学教材。教材的编者认为,这首诗清馨、抒情,融进了对爱的渴望、执著的等待、美好的祝愿等。

  “我已有30多年诗龄。”43岁的张祖豪向记者介绍了他的经历:生长在湖南贫困乡村,少年时从一位下乡知识青年那里看到了一本普希金的诗集,那年他刚刚8岁,就已经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憾,从此无可救药地爱上现代诗歌。从10岁就开始练笔写诗,中学时代曾经偷偷参加团中央举办的“为中华之崛起”全国中学生征文比赛,获过三等奖。他和妻子也是通过诗歌认识的。她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张祖豪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17岁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张祖豪读过文章后,给她写信并把自己写的诗寄给她看,双方先成为颇谈得来的笔友,而后相知、相爱。作者: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