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领奖台上,五洲健儿聆听湖北编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8:25  长江商报

  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音乐发布

  颁奖仪式音乐由四部分组成

  奥运会的颁奖仪式音乐分别由标志颁奖仪式开始的标志音乐、获奖运动员入场时的入场音乐、颁奖音乐以及退场音乐四部分组成。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音乐由谭盾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员王和声共同创作完成。

  在标志音乐中,谭盾以湖北曾侯乙编钟的原声与玉磬的声音融合交响乐的演奏,形成“金玉齐声”、“金声玉振”的宏大音乐效果,与北京奥运会“金玉良缘”的设计理念一致。

  入场音乐的创作者王和声采用交响乐配器,节奏鲜明,给人欢快、激昂的感觉。

  而在颁奖音乐中,谭盾将“茉莉花”的曲调,融合了编钟与玉磬的激越之声,营造运动员接受加冕时的庄严、隆重和神圣氛围。

  谭盾创作的退场音乐的曲调欢快、轻松、节奏明快。

  编钟原声出自湖北声像博物馆

  为什么选中编钟的声音?谭盾认为用2400年前的编钟音乐代表着一种谐和,把它和今年现做的一套全部用玉磬演奏的声音融合起来,可以真实体现出“金声玉振”的谐和、永恒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颁奖音乐中的编钟原声并非专门制作。“2400年前的编钟当然不是能随便敲的。1997年为香港回归创作音乐时,江泽民主席特批我们敲了一次。后来,这个最宝贵的资料被存在电脑里面,放进了声像博物馆。这次我们是从湖北声像博物馆把资料调出来,再使用一次。”

  谭盾说,2008年用安徽的灵璧和湖北的荆州采集的玉石做的一套玉磬演奏的声音,跟2400年前的原件编钟声音结合起来,这真是“金玉良缘”。

  选“茉莉花”

  源于其国际认知度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茉莉花”作为颁奖音乐曲调时,谭盾说,他们一开始便要寻找一个具有中国符号、中国民间特色、中国人精神传统体现的音乐符号,经过群策群力,认为“茉莉花”是最好的代表。因为从香港回归到北京的申奥宣传片都将“茉莉花”这个旋律变成一种符号。所以大家最后决定通过“茉莉花”的音乐元素来呈现中国音乐的符号。

  这位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获得者说,在颁奖音乐最开始时用了“茉莉花”的原声,之后立刻转为荣耀、高贵、礼仪的状态,进入“金声玉振”的状态。录制这段音乐也充满了时空交错的意味。

  本报记者 周玥廷 发自北京

  独家专访

  谭盾:湖北总能让我找到创作灵感

  若不是在发布会现场看到谭盾指挥乐团的MV,很难把眼前这个人和中央音乐学院的“鬼才”联系起来。传说中,搞创作的人,往往性格怪异、个性张扬。比如坐在谭盾身旁的瑞典钢琴家罗伯特·威尔斯,就披着一头杂乱的齐肩长发。

  一套笔直的蓝西装,超短的头发,把年过40岁的谭盾衬托得格外精神。坐在台上,他以一种温文尔雅的态度,有条不紊地回答着记者的各种提问。尽管一些问题听起来“答非所问”,坐在记者旁边的谭太太投向他的目光依然透着欣赏。

  发布会结束后,谭盾迅速被请到了奥运会官网的单间里,包括中央电视台名主持柴静在内的数十名记者只能在外静静候着。半个小时后,有不少记者放弃了等待,柴静一行人则被特批进入单间。又过了半个小时,才得以再次看到谭盾的身影。听说记者来自湖北武汉,本来要赶着参加另一个活动的他,停住了匆忙的脚步,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谭盾先生,你好!在发布会上,你多次谈到湖北,你对湖北有着怎样的印象?

  谭盾:湖北有悠久的历史,我总能在那里找到一些创作灵感。

  记者:为什么你会想到把曾侯乙编钟的声音融入到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中?

  谭盾: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类音乐,说实话压力很大。有一次我和太太去上海豫园喝茶,无意间看到一块匾,上面写着“金声玉振”。我觉得很奇怪,那里又不是音乐厅,只是一座古老的庙宇,怎么会有相关声音的题词?于是我开始留意它。后来,我终于领悟到了“金声玉振”中谐和、永恒的理念,两千多年前的编钟正代表着中国哲学的基础。

  记者:颁奖音乐制作中的玉磬也与湖北有关?

  谭盾:是的,我一直觉得我与湖北很有缘分。这次音乐中使用的新乐器玉磬的原材料有一部分就来自湖北荆州。而且我和湖北博物馆的马业平老师这次还有合作,我们专门为奥运会颁奖音乐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支玉磬滚石乐团。湖北是我很喜欢的地方,那里是我音乐创作的摇篮。

  记者:谢谢你让全世界听到湖北最有特色的声音。

  本报记者 周玥廷 发自北京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1986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获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1999年谭盾荣获格威文美尔作曲大奖;2001年他凭《卧虎藏龙》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