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檐下多重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0:09  常州日报

  “我有房子了,我可以结婚生孩子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我们第一次在家里装上绿纱窗,过了一个舒舒服服的夏天。”“已经搬了9次家,都搬怕了,这次再也不会被赶了”……从一句句激动不已的幸福感叹中,可以读出一套房一间屋对于居无定所的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是多么重要!

  为让居者有其屋,我市去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具有常州特色的《住房保障规划》,最先提出对最低生活保障线以内群众的住房困难进行应保尽保的目标。今年又提出在4年内全部完成5年住房保障规划的要求,提前实现“人人有房住”的住房保障目标。

  科学合理编制规划

  近年来,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是全省第三个总体实现全面小康的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2平方米。但是,全面达小康并非人人达小康,特别在住房方面,仍然存在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的迫切要求与我市住房保障政策尚不到位的矛盾。

  市房管局与统计局城调队联合对市区143个社区、10058户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摸清了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的底数。去年5月29日在全省率先出台《常州市市区住房保障规划(2007年—2011年)》,得到了省建设厅的高度评价,并专门发文将我市的住房保障规划转发给全省各辖市政府。

  因地制宜确定目标

  对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市至少有28000户低收入家庭存在居住困难的问题。对此,我市针对五个层次的保障对象实施不同的保障方式,确保人人有房住。

  一是最低生活保障线以内的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发放全额租金补贴,并逐步提高实物配租比例。二是最低收入的群众,今年标准放到人均月收入低于700元以下、住房少于18平方米,通过租金补贴的形式给予全部保障。三是较低收入家庭,以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屋的方式逐步给予保障。四是在解决以上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基础上,对中等偏低收入家庭,政府提供经济适用房让其购买,或者申请租用公共租屋。五是积极探索解决常住市区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通过纳入公积金制度,建造农民工公寓等办法,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住房保障规划》中,我市市区有8000户家庭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约2万户家庭纳入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屋保障范围。

  创新思路做出特色

  我市不仅提出4年内全部完成5年住房保障规划的要求,还通过创新思路解决了实际工作的难题,确保真正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

  保障方式多样化。我市转变廉租房保障思路,逐步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在实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公共租屋和老小区综合整治两大保障方式,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进入住房保障的“大伞”。我市已把公共租屋建设作为土地出让招标的前置条件,在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商品房开发项目和经济适用房项目中配建,5年内总共将配建约3000户。

  设立租金补贴专用账户。在应保尽保的低收入家庭中,绝大多数是面积补差户,这部分家庭暂时不愿到市场上租住较宽敞的住房,就无法享受租金补贴。为此,我市将为这部分家庭开设租金补贴专用账户,按月将租金补贴发到他们的账户上,等这些家庭需要租房或购房时对他们给予补贴。

  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程序。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住房保障工作,是住房保障规划的基本原则。我市建立了廉租房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市、区、街道、社区相配合的四级工作网络;制定了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建立了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制度;建立了保障对象的住房档案,所有家庭一户一档;建立了住房保障资金专户,专款专用,接受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从蓝天花园、丽华三村、陈渡新苑到景秀世家,我市的经济适用房项目接踵而至;从人均10平方米到人均18平方米的保障面积,廉租房保障标准逐步提高……截至6月底,我市的住房保障“大伞”已经庇护大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市区已有近5000户低收入家庭购买了经济适用房,有3176户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政策,634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完成综合整治,面貌焕然一新。

  芮曼菁 周瑾亮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