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沧桑老父送我上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1:11  新安晚报

  

沧桑老父送我上大学
沧桑老父送我上大学

  新安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系列报道

  皖浙京鲁苏粤湘辽闽赣冀川陕

  铜陵市狮子山区铜光新村,瘦弱的秦天赐在街头等待记者到来,他戴着度数很深的眼镜,在他的身后站着一个老头,满脸沧桑,佝偻着背,如果不是记者先前阅读了秦天赐寄来的家庭资料,肯定会把这位老人当成秦天赐的爷爷,其实他是秦天赐65岁的父亲秦学鑫。

  在秦氏父子的引导下,记者跨过一道一尺来宽的小门,这道门把铜光新村分割成“两重天”,这里房屋破旧,杂草丛生,道路逼仄,很多巷道不足两尺宽,这里就是散户区。秦天赐一家就住在散户区深处的一幢老房子里。

  父亲想留扁担传家

  老秦这一生很灰暗,早年亡双亲、颠沛流离、家贫、体弱、半辈子打光棍、靠低保生活。他活到现在就遇到两件喜事:一是十八年前儿子天赐出生,二是今年天赐考上大学。

  早年,秦学鑫是靠着一根扁担发家致富的,来到狮子山以后,他天天挑着扁担,沿街卖些针头线脑和小玩具,后来搭起棚子卖衣服。47岁那年,有人给他说了媳妇——一个农村妇女,离过婚,有两个孩子。

  48岁那年,老秦迎来生命的第一线曙光:儿子诞生了。他给儿子取名“天赐”,他说:一来这是老天赐给他的福气,二来这名字听着贵气,希望儿子将来摆脱他的窘境,过上人人羡慕的生活。秦天赐说,父亲老想把他的破家什——扁担送给他传家,还天天跟他说:这扁担就是传家宝,要想发家致富就要像一副肩膀挑扁担一样,吃苦耐劳。可惜的是,如今,这根扁担丢了。

  母亲仅留在记忆中

  秦天赐对母亲的印象停止在他六岁那年。他说,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给他做饭洗衣,对他很好,但最让他感到厌倦的是,父母每天不停地吵架,那大概就是所谓的“贫贱夫妻百事哀”。怎么不“贫”呢?秦学鑫早年做生意时,因为总在大热天拿井水泡脚,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不能再干重活,家里的经济状况一日不如一日。

  秦天赐六岁那年,再也听不到父母拌嘴了。那年,母亲跟父亲说:“我负担不了这个家了,就算能把这孩子养大,我也等不到享他福的那一天。”她跟秦学鑫办了离婚,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家。

  因为母亲离家的缘故,秦天赐的生活失去了重心,刚刚念书就很不听话,贪玩、上网,一直到初中成绩仍然上不去。父亲的人生又陷入绝望,恨铁不成钢。

  成绩逆转成为“奇迹”

  可是自从考上铜陵五中,秦天赐似乎忽然悔悟了,拿出全部的力气来学习,成绩一下子突飞猛进。从高一到高三,每次考试都是全校第一,并且把第二名甩出几十分。戏剧性的变化和骄人的成绩让秦天赐成了狮子山区远近闻名的“小人物”。

  但秦天赐也为这样的成绩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父子两人靠低保生活,平时吃得很简单,秦天赐身体瘦弱,脸色苍白,由于读书太拼命,眼睛也近视得厉害。由于学校没有开设晚自习,秦天赐每天晚上6时回到家中,一学就到深夜12时,课间休息时间也几乎全部用来学习。秦天赐给记者看了高二一个学期他“攻克”的教辅:仅数学一门课就做了八本书,而且几乎是题题不落。他跟记者解释说,一是因为自己太喜欢学习了;二是压力太大,生怕知识点掌握不牢,考不上大学。

  苦读熬出“疲劳症”

  读高二那年,秦天赐出了一件事,让很多人感到后怕。当时,秦天赐不但经常流鼻涕,还经常流鼻血。次数一频繁,同学和老师都担心起来,大家都劝他去医院检查。为了帮他支付医疗费,学校还专门给他组织了捐款,校长拿出100元,全班师生捐了740元,如今,字据还被秦学鑫郑重地保存在抽屉里。

  万幸的是,医生的诊断是:过敏性鼻炎。医生对秦天赐说:“你压力太大了,建议休养一下。”秦学鑫虽然松了一口气,但还是很心疼,可却没有办法。他知道,天赐是学得太拼命,累的。此后,父子俩一直管这病叫“疲劳症”。

  今年7月,老秦看到了人生的第二次曙光,天赐考上了昆明理工大学。他说:“我真没想到,还能亲手把儿子送进大学,自己活了大半辈子,才算刚刚有了一点盼头。” 本报记者 郭娟娟 孙晨 文/图

  秦天赐和父亲秦学鑫相依为命。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