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瞭望》:嘈杂中探寻和谐之道 奥运搭建理解平台(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1:33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境界考验“零和观”

  7年前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的时候,还很少有人能预测到中国的和平发展到今天如此成功。奥运会召开前,7月9日的G8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促进世界经济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这是中国首次全面系统提出世界经济体系建设主张,显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发展事业的重大责任感和对国际经济秩序的战略思考。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说,中国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经济前三名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即参与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我们很快就要走入新的发展境界了”。

  “中国有13亿人口,整个西方世界人口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而且,西方人知道中国历史上强大时期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总数均占世界的1/3,中国人勤劳、聪明,中国人的举国体制非常有效率,这些都令西方世界不安”,刘建飞指出。

  “在西方人的历史观中,整个世界就是一场‘零和’游戏”,沈骥如说,“按照他们的逻辑,中国的发展势必带来排挤、扩张、霸权和动荡,所以一定会对中国的发展极力阻挠。”

  “新的历史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方世界显然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张希贤说,“西方必须从零和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向人类和谐共赢的方向去努力。”

  “这种转变是困难的,需要不同文明大量的交流、沟通、包容与互相学习,这正是奥运精神所在。”黄宗良说。

  奥运过后,各种噪音依然会持续存在,因为中国的发展仍然在持续。“这种噪音将会在奥运会之后呈现出‘曲折前进’的特点”,沈骥如说,噪音也许会在一段时间内稍显沉寂,而一旦中国出现诸如残奥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样的大事,或者发生突发事件,噪音还将陡然增强,“归根结底,还要看中国是否有实力。我们越有实力,噪音的空间就越小”。

  奥运搭建沟通平台

  百闻不如一见。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更多西方人难得亲近中国百姓、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随着越来越多运动员和游客亲临北京,来自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正面声音也在逐渐增加。到7月30日,已经有70多个代表团入住奥运村,西方媒体中开始对北京奥运村以好评,比如,德国运动员入住奥运村后,德国记者笔下的北京焕然一新,运动员口中充满了感谢和满意。

  “西方人习惯于独立思考、眼见为实,当他们看到共产党不是想象中的‘青面獠牙’,而是为促进中国社会更加繁荣、民主、和谐而不懈努力,看到中国老百姓文明、热情、勤劳,甚至看到中国社会在发展中出现的某些缺陷,他们都会作出自己的判断”,刘建飞说。

  北京奥运会前后,将有50万左右的外国政要、媒体记者和普通游客来到中国,“50万张嘴和50万双眼睛,将会向自己的亲友,进而向全世界去描述中国,一旦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亲身认知,与西方媒体所勾画出的中国大相径庭,媒体也不得不作出调整”,沈骥如表示。

  东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西方世界属于基督文明,东方属于佛道儒文明;西方崇尚强者,东方保护弱者;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西方人重视个体性,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西方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东方人强调“和为贵”;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强调直观性,东方人偏爱意会性……

  受访专家指出,两大文明的交融,早晚会走出噪音阶段,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增加新的能量。2008北京奥运会,正是这两大文明更加直接、真实地接触、沟通的绝佳契机。

  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的黄宗良教授对本刊说,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虽然这种沟通和交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文化是有共性的,通过亲身接触、了解,必然会增进理解,消减误解。我们应以更加平常的心态、更加开放的胸怀,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硬实力、软实力、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在沟通中将冲突降低,在融合中把理解加深。

[上一页] [1] [2]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