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头到脚说健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3:21  新闻晚报

  

从头到脚说健康

  

从头到脚说健康

  □曲黎敏长江文艺出版社

  1

  人不一定要明医理,明药理,但一定要明生活、明情理。只有摆脱对生命的无知,才能明白生老病死都是生命常态,才会不过于执拗;明白病由心生,百病生于气,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虚弱状态,变得坚强有力。

  一、人为什么会生病

  《左传》记载着两个非常有名的医家故事,一个医家叫医缓,一个医家叫医和。在说到人为什么会得病这个问题时,医和认为,人得病的原因有三:一因鬼而得病(鬼病),二因食而得病(食病),三因蛊而得病(蛊症)。所谓的鬼病,指的并不是鬼神之意,而是因果,从因果上说,人有什么样的不良生活状态、什么样的不良习性,就会引发什么样的疾病。因食而得病,顾名思义就是饮食不当、不节引发疾病。还有一个是蛊症,就是被迷惑之病。《左传》里讲一个国王得了一种病,当时医和就说,这是蛊症,因为你太过分地接近女色、纵欲过度所致。国王反问:“难道就不能接近女人了吗?”医和谈了一个很深的道理,他说不是不能接近女人,而是要分时间和地点。

  《黄帝内经》认为病 “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得之于阳中的“阳”指的是风雨寒暑,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不正常的气候会造成人的疾病。如果天气原本邪气盛,你的身体此时又正值虚弱,就会得病。

  《黄帝内经》里讲,“冬不养藏,春必病温”,就是冬天藏精藏得不够,也没有养好的话,到了春天的时候,流行病就一定会找上你。《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这种得于阳的病是外感,是天地自然变化所造成的病。如果我们平素注意养护好身体的话,这种外感之病是可以避免的。总之,我们来谈养生,就是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道理。

  《黄帝内经》提到的人得病的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得于阴者。所谓“阴”是什么呢?就是三点:“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喜怒无常”。

  饮食法地道 《黄帝内经》认为:饮食应该法地道。“地道”就是节气。“法地道”就是人的饮食应遵循节气变化。人吃东西要按节气规律去吃,吃应季食品,这样才是最合理的养生之道。

  居处法天道 居处应法天道,是说天亮了人就应该起床,人自身的阳气和天地的阳气一起生发,如果老睡懒觉的话,人就会没精神。天黑了人就应该睡觉,使阳气得以潜藏,用阴气来养阳气。这就是居处法天道,要求我们遵循着阴阳四季和昼夜寒暑来合理地安排个人的起居生活。

  制喜制怒 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也会造成很多疾病。一个人的情绪波动不能太大,中医讲:过喜则伤心,过恐则伤肾,过怒则伤肝。所以大的情绪波动就会造成五脏六腑的损伤,导致人生病。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