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廷奏折中发现闵行文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3:21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冯兰蔺 通讯员 钱擘

  向三不管地区派驻机构、增设“派出所长”、请示疏浚蒲汇塘河道……这些可不是今天的政府文书,而是清朝官员给历代皇帝上的奏折。闵行区档案局工作人员,近日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寻访发现了6件与闵行相关的奏折,其时间最早为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最晚为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

  四代皇帝朱批

  “这六份奏折可谓是意外发现。”闵行区档案局征集编研科科长张清宇告诉记者。“年代最久远的一份奏折为清乾隆九年,也就是公元1744年,距今超过250年。”

  专家介绍,这份乾隆九年的奏折是由当时的江苏巡抚陈大受上交的,奏折主要内容是,申请在其管辖的七宝镇设立一处县衙派出机构。“当时的七宝镇,位于青浦县、上海县、华亭县(现为松江区)三地交界,是名副其实的‘三不管’地带,但社会经济发展却相对繁荣。”张清宇解释,奏折中的申请“设立一处县衙派出机构”,其实就相当于现在说的“派出所长”,大概九品官级的样子。

  对于奏折中的申请,乾隆皇帝的朱批是“该部议奏”,也就是把这份申请交由清廷吏部讨论。

  除了乾隆皇帝外,六份奏折中另有两份道光皇帝的朱批,及咸丰和光绪皇帝的朱批奏折各一份。而宣统二年的奏折,由于当时的宣统皇帝溥仪年幼,是由摄政王载沣批复的。

  历史名人现身奏折

  除了四代皇帝朱批,这六份奏折中,还能发现一些闵行籍风云人物的历史痕迹。

  比如,闵行所出的最后一位前清进士——秦锡圭。其任山西寿阳知县时,恰逢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秦锡圭曾准备了一批粮食用于接待;后来,慈禧、光绪改变了线路,而当地又遇到天灾,秦锡圭便通过上级山西巡抚转奏朝廷,要求把粮食转而用于赈灾,光绪皇帝在这份奏折上批示了“著照所请”。

  张清宇介绍,秦锡圭因为官时清廉、爱民,辛亥革命后,遂被选为民国第一届国会参议员。

  而奏折中离现在最近的宣统二年奏折,更在历史上有着特殊意义。闵行籍老同盟会会员、民国元老钮永建当时正担任广西兵备处帮办,要求停职赴德国学习军事,这份奏折申请批准他的要求,并给予公费留学生的待遇,奏折上的批复为“该部知道”。

  仿真件将与公众见面

  这些寻访到的奏折,闵行区档案局均已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制作了相应的仿真复制件。2009年,闵行区档案馆新馆开放后,作为区史陈列资料,将在800平方米的展厅内与参观者见面。

  除清代档案外,该局还寻访到了一批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关于闵行的政府文书,及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和本市党委政府关于建设闵行工业基地的相关文书。而这些珍贵资料也有望得到仿制,并向公众展示。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