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文化没有国别敏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4:09  金羊网-羊城晚报

  A

  奥运眼圈

  AOYUNYANQUAN

  □乾羽

  近日,网上流传一个帖子,称中国运动员在升旗仪式上模仿美国人行“摸心礼”有损于国家和民族尊严;有网友反驳称,这是小题大作。

  竞技体育容易激发出人们的爱国情感,但若没有很好地把握爱国情感与竞技精神的关系,就可能在情绪激动时表现出国别敏感,甚至超过了对运动员赛场表现的关注。这种国别敏感有两个基本表现:一是对别国国籍的警惕,认为凡是国外有的我们就不该有;二是对本国国籍的看重,认为凡是脱离本国国籍或为别国服务的就是罪人。

  比如,发帖者只因认定 “摸心礼”是美国的舶来品,就武断地提议对其彻底摒弃,就属于国别敏感中的第一种。虽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用“摸心礼”来表达“祖国在我心中”的内容,但是文化从来都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接受外来文化的有益养分后,本国文化也会表现出与传统有差异的特征。同时,近日媒体报道,聂卫平对于郎平等在国外效力、执教的运动员十分不解:“别忘了,你们是中国人!”竞技体育中本国人就应该为国尽力,那些打洋工与祖国为敌的教练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此时,竞技精神被国别意识禁锢在了狭窄的圈子中。

  表面上看,对国别在意是炙热的爱国。但是,奥运会是一场世界性的运动盛会,奥运文化是人类共享的文化,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宽广的胸襟去看待国别在竞技体育中的标签作用。的确,任何时候,个人所属的国家意识不能缺少,可是不能泛化,文化自觉也不能狭隘,不能用爱国情感代替竞技精神的感悟。在奥运会上,我们必然需要释放爱国激情,但却不必让这种激情染上洁癖,成为国别的敏感。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