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群众问题要形成条件反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5:20  新民晚报

  徐迅雷

  炸掉一根烟囱本来不算什么新闻,可这根烟囱的倒掉还真是新闻:8月4日,湖南爆破了一根大烟囱,这烟囱原本矗在省委大院里,底下燃煤,上头冒烟;网友发帖子,对这根大棍子冒出的黑烟,表示强烈的“心痛”;那带了三个惊叹号的帖子,仿佛是粘了三根鸡毛的急函,引起了经常上网浏览群众呼声的省委书记张春贤的重视,十天就落实了网友的建议。

  燃煤烟囱对城市的污染是见而可知的。湖南省委机关的能源供应系统始创于上世纪50年代,能耗高、污染重,几经改造,剩下这最后最大的一根烟囱,担负着4个燃煤锅炉的烟气排放。张春贤说:烟囱虽小、民意事大,凡是群众提出的问题,我们就要形成条件反射!

  “形成条件反射”这句话,体现了从政者的民本意识。“条件反射”就是本能地、习惯性地、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和反应;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一定没想到这个词在当今中国成为一个以民为本的贴切“喻体”。

  “以民为本”,就是要求及时听取民声、了解民情,真正顺应民心、尊重民意。

  在公众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环境问题必然会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范畴。我所在的杭州,也有个高达150米的大烟囱,属于杭州热电厂;当年我刚到杭州工作时,就租住在离那大烟囱不远的地方,看惯了烟囱冒烟的风景。热电厂集中供热,在早期属于“节能”,现今却是城市的一个污染源,许多人颇有意见。杭州顺应民意,决定搬迁,但保留原有烟囱和厂房,开发为创意产业园,让烟囱成为地标性的工业遗产,这也挺好,蛮有意思的。我后来买了房子,用的就是管道热水;今后没有了管道热水,自然不方便了许多,可想想环境的公共利益,那个人生活的一点“变故”算得了什么呢?

  百姓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往往发自内心。政府听取百姓意见,条件反射般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而不是“只说不做”,那么就能很大程度上理顺民心;进一步想,那些“小事成大害”、“小事酿大祸”之类的情形,必然会减少很多。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