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最想听到“房价暴利终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2:37  扬子晚报

  8月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述评称,目前无论从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层面还是需求层面,都不支持房价持续高涨,“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8月6日《新京报》)。

  这个羞答答的“房产暴利时代终结论”当然有积极成分,那就是终于首次这么明确地承认房地产存在暴利。虽然国家统计局迈出了这一步,也貌似紧扣中国占绝大多数靠并不丰厚的工资过日子的中低收入人群心声,但恕我直言,下此结论仍然为时尚早。因为这一结论的精神内核正好背离了苍生,中国目前房地产价格水平的暴利“泡沫”远未被房控合力有效击破,而房市暴利时代尚未终结。

  那么,作为国家最高统计机构,何以得出此结论呢?换句话说,这一结论又会是谁最为巴望的一根救命绳呢?既然统计数字显示,近几个月房价不是明显下跌,而是环比涨幅均呈下降趋势,那么,我们就没有任何底气来举杯相庆房控已取得胜利。房价涨幅回归,就意味着灵魂早已出窍的房价依然还使着性子往上涨。于此节骨眼下,国家统计局不该轻易断言也不宜发表这种“数字导航式”观点。因为这会误导持币待购或拟按揭购房的老百姓。

  如果这一结论让老百姓就此大举进入房市或买了住或买了炒,那除了让房地产商暗自窃喜之外,就是往略有起色的“房控国策”身上横浇一盆凉水。基于此,国家应该对这种带有风向标和晴雨表性质的民生信息严格控制发布路径与时机,要树立国家机关在百姓心中的刚直不阿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一旦思虑不周或时机欠妥,一不留神地让某一信息成为某一利益阶层赚取“回头率”的权威道具,甚至故意“硬话软说”,那最终失去的可能不仅仅是民心。

  之所以这么说,是缘于当前房价暴利现象太普遍。记得全国人大代表袁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语惊四座,他说,房价有下浮50%左右的空间。开发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增加了开发商与权力交换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转嫁给百姓,推高了房价。近段时间,不断有房地产商人以隐名方式出来自揭黑幕:两年前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价不过550元左右,而框架结构的成本不过800元。这两年物价上涨, 纵使按100%上涨计算,建筑成本也无法逾过1500元大关,可房价在一些城市动辄飙升过万元。

  谁切分了这块暴利蛋糕?这也早非秘密。据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仅2004年地方政府卖地给房产商的收入便超万亿。这是滋生房产商 “暴利环境”的制度性根源。所以,当前亟待地方政府尽快从房市“暴利泥沼”中拔出腿来,尽快用公平、公正、透明的法律法规制度去洗尽腿上的利益之“泥”,再用政府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去调控房价,最终从房地产商嘴中“挖出”暴利,到那时我们的统计部门递来一杯庆功酒,百姓一定会欣然笑纳。

  (四川 周明华)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