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政前夜上海民间借贷地下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2:48  新闻晨报

  

新政前夜上海民间借贷地下涌动

  CFP资料图片 □不久的将来,小额贷款公司有望与传统的国家金融机构同台竞争。

  □晨报记者 李 芹 ■晨报首席记者 周 凯 实习生 颜丹平

  家住长宁区的华侨张先生,这几天开始盘算“开一家信贷公司”,因为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周宣布,将在本市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我现在最关心的是这次试点的进入门槛。”张先生说。

  早在5年前,张先生就和几位友人萌生过这种想法:共同筹办民间金融机构。他们试图将一些资金充裕且有良好信誉的民营企业集合起来,共同成立事业发展基金会,会员企业如遇困难可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基金会的资金援助。想法有了,资金充裕且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也都一一落实了,可是经多方咨询后张先生发觉,一些政策上的壁垒让他们的想法无法得以实现。这一搁,就是5年。

  5年过去了,在新政即将出台的前夜,上海的民间借贷是以怎样的状态在地下奔流涌动?小额贷款公司会如何有限度地开放,从而在规范中有序发展?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和采访。

  ■记者调查

  [地下贷款公司]

  月利率至少是银行的10倍

  关注政策变化的不仅仅包括张先生,还有诸多的地下贷款公司。一家名为“上海俊×投资管理公司”的网站上,小额贷款公司政策即将放开的多条消息占据显著位置。

  通过搜索引擎,记者找到数十家这样的本地贷款公司,它们大多以“某某投资咨询公司”示人,且都有自己的专业化网站。一般谢绝上门咨询,只有在业务谈妥之后,才会将贷款人约到指定地点签订合同。

  记者循着网上的地址来到莘庄地铁站旁的一居民小区,在一套普通的三居室里,一位自称姓王的先生接待了记者,对于贷款10万元的要求,王先生表示,大额贷款需要用房产抵押才可借贷,“其实手续很简单,你先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房产抵押登记,之后我们会上门查验确定房产居住人,最后你带着身份证、房产证、户口簿和抵押登记到公司来签合同。”

  “那利率怎么算?”“这个要看你房子的情况了。”王先生表示,“通常而言,如果是地段好、装修新的房子作抵押,一般的月利率为5%左右;若是地段一般、装修老旧的房子作抵押,月利率会适当调高到7%—8%。”

  虽然在招揽业务的网站上几乎都打着“无抵押贷款”的诱人旗号,但记者咨询的多家公司均反馈:只有3万元以下的贷款额才可能无抵押贷款,且月利率高达35%,比银行利率高出几十倍。3万元以上的贷款额均需通过抵押才可获得贷款,其中,尤属外环以内的房产抵押最吃香。根据抵押房产价值不同,还款的月利率也略有不同,一般在5%-10%之间,比银行的贷款利率至少高出10倍以上。

  那么,这些贷款公司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记者以放款人的身份暗访另一家公司发现,5万元为存款入门的最低额度,月利率一般为5%,资金量大还可具体商议。比起抵押贷款的手续繁杂,放款只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同时签订相关合同即可。

  [个别证券公司]

  神秘“大户”一次出借上亿资金

  “如果需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显然没法通过地下的小贷款公司实现。”华侨张先生向记者透露,个别证券公司营业部也有类似“融资融券”的业务,即可以出借大笔的款项来炒股。

  按照张先生的指引,记者来到本市西区某家证券营业部,当记者询问是否可办理“借钱炒股”的业务时,工作人员迟疑了一下,打了个内线电话后即把记者带到5楼。在那里,该营业部的总经理接待了记者。

  “我们营业部不会借给你钱,因为那是违法的,但是我们这里有一个资信良好的大户一直在做这方面的业务,我们可以给你搭个线。”总经理说,这样的借贷年利率大概为13-14%,“你也知道,这样的利率不算高的。”

  但是,这样的借款也是有条件的,就是须在这家证券公司开户,并且在证券账户上存入至少2倍于借款额的资金。比如需借70万元,就得存入150万元以上,而且要把交易密码告诉借款的“大户”,甚至直接存在“大户”的户头里,以便他实时监控账户,“一旦亏损到一定比例,借钱的大户就会强行平仓。”

  股票交易密码都告诉别人,这种借款方式是否太不安全?面对记者的这一疑问,总经理笑着说:“你尽可以放宽心,这个大户在这边做了好几年了,信誉非常好,前几天还借了上亿元出去,根本不用担心资金安全。”他称。

  业内人士指出,券商出借资金给客户炒股,就是“融资融券”的一种表现方式。这一业务至今还没全面“开闸”,这可能是个别证券营业部采取迂回方式的原因。

  ■他山之石

  浙江小额贷款试点面临“三重考验”

  浙江作为民间资本的重要集散地,今年7月率先进行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不过,记者日前从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处了解到,因为竞争太激烈,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县市确定最终的名单。小额贷款的新政在浙江的试点究竟面临哪些考验?

  考验1:一张“牌照”多人抢

  “一天十几个电话,都是些担保公司来咨询小额贷款公司的。”这是拨通周德文电话后他说的第一句话。作为率先向中央高层建议开放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民间银行缓解中小企业生存难的“温州模式”专家,自从浙江省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方案公布后,周德文的电话就没停过。

  按照方案规定,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进入门槛不得低于5000万元;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得低于8000万元。“尽管如此,1个名额依然30人抢,竞争状况可见一斑。”周德文向记者坦言。

  考验2:门槛未倾向民间金融

  除了名额有限,进入门槛上也没有如之前所料对一些民间金融有所倾斜。浙江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要在管理规范、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的当地民营骨干企业中选择。“民营骨干企业通常是当地无论产值和纳税都位于前列的制造型企业。单这一条,就将一些典当、担保这些具有民间金融操作经验的公司挡在门外了。”周德文向记者透露,目前一些具有民间金融经验的公司普遍以和骨干企业捆绑的方式参与申请,以求扩大中选概率。

  考验3:地下钱庄难“收编”

  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让“地下钱庄合法化”的声音开始浮现。周德文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按照浙江省目前公布的设立数量和进入门槛,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将超过100家,按照平均5000万元的注册资本估算,浙江将“收编”超过50亿元以上的民间资金。但2007年,温州流动性民间资本超过3000亿元。“如此怎么可能达到收编的目的?”周德文表示。

  不过周德文也向记者表示,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试点,已经是我国加大对内金融开放的一种信号,相信目前的“不适应”只是一个阶段问题。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