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老百姓实实在在尝到甜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2: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州老百姓实实在在尝到甜头
“惠民66条”解决了不少老百姓的生活难题,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资料图片 颜士然摄)

  核心提示

  2007年5月,《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惠民66条”)在《广州日报》公布实施至今已一年,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根据《决定》的总体要求,各牵头负责和具体承办单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和谐广州为目标,把抓好贯彻落实“惠民66条”与本单位本部门职能工作、建立健全民生工作长效机制以及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广州紧密结合,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惠民66条”的贯彻落实。

  据不完全统计,“惠民66条”实施一年来,全市各部门围绕“三农”等11个方面,出台50多项相关惠民政策,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保障型住房,到标准化鱼塘建设、水浸街、噪声污染扰民……每一条都和广州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都是为了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

  专题撰文/记者严利 通讯员史伟宗

  6.28万人 2007年4月至今,全市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共推荐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6.28万人。

  2.23% 目前,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06万人,已有17.51万人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为70%,登记失业率为2.23%,实现了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

  43万人 多渠道妥善解决了43万非广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问题。

  1563元/月 目前,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达到1563元/月。

  4200万元 先后9次给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物价补贴共4200万元。

  95.5% 市本级统筹区内95.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纳入医保范围。

  28.24% 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两抢”“两盗”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8.24%、25.53%,全市立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4.04%。

  1000多所 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符合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超过95%。

  “三农”:逾6万农民就业

  惠民举措:编制完成《广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制订《探索建立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工作方案》、《广州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制定《广州市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办法》。

  惠民成效: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共推荐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6.28万人。

  2007年,市农业局安排资金完成9.6万亩农田(鱼塘)标准化建设;市水务局将属本年度任务的5万亩农田水利标准化初步设计全部批复,资金全部到位正抓紧实施;市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了《广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市金融办制订了《探索建立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工作方案》、《广州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2008年市财政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预算2500万元。市劳动保障局将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2007年4月至今,全市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共推荐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6.28万人;市经贸委安排2415万元扶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牵头会同市供销合作总社在全市36个镇、1146条行政村完成改造或新建日用消费品连锁农家店项目1246个;市林业局已将2008年提高全市239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所需资金列入部门预算;市农业局2007年对337条贫困村的财政补贴提高到补足7万元,2008年提高到补足8万元,目前正在积极落实市本级补贴资金。

  就业:五成社区充分就业

  惠民举措:制订《广州市刑释解教人员创业培训方案》。

  惠民成效:全市共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实体250个,基本解决“三无”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就业问题;2007年5月至今已完成再就业培训77546人次。

  市劳动保障局在选定荔湾区作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退役士兵培训有关工作。市司法局制订了《广州市刑释解教人员创业培训方案》,出台具体措施鼓励刑释解教人员的创业。地方税务机关共为1891户符合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各项地方税费合计5220.27万元,国税部门对下岗再就业按税收政策减免各项税款12809.68万元。市国资委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有效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市物价部门对下岗失业人员、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进一步明确免收费项目。全市1429个社区中,有709个社区通过评估验收,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目前,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06万人,已有17.51万人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为70%,登记失业率为2.23%,实现了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

  教育:全部镇建成省教育强镇

  惠民举措:制订《广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督导验收办法》;印发《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市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津贴补贴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惠民成效:今年春季新学期起对全市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多渠道妥善解决了43万非广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问题;全市共清退违规补课收费69.2万元。

  市教育局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去年底,全市已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全市所辖10个区和2个县级市均已成为省教育强区和教育强市,全部镇100%建成省教育强镇。2007年秋季起在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课本费的基础上, 2008年春季新学期起对全市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落实资金286万元,继续对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住宿学生进行生活补贴。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在从化、增城市分别招收了200名农村贫困家庭应届初中毕业生入读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全市有“省教育收费规范区(县级市)”10个,占83.33%;全市共清退违规补课收费69.2万元。

  社保:农村困难群众全入低保

  惠民举措:实施《广州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草拟《广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无退休待遇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惠民成效:全市50多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303元,达到1455元;共有430家困难企业的8.08万名退休人员通过财政借资办法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市劳动保障局、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残联等有关单位不断提高全市企业退休人员老年生活保障水平,妥善解决社保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推进“农转居”人员养老和医疗保险工作。在2007年8月和2008年1月,分别两次对全市50多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作出调整,月人均共增加基本养老金303元,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达到1455元;同时,各级财政加大投入资金,对2006年6月底前的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人均发放生活补贴108元/月,使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达到1563元/月。目前,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12.32万人,其中农民工达182.19万人;全市农村低保标准平均从180元提高到202元,人均月补差额从58元提高到83元,全市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20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市司法局给予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以市民待遇。先后9次给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物价补贴共4200万元。市物价局对全市低保家庭、低收入困难家庭等群体家庭在每户每月17立方米以内的部分,实行天然气价40%优惠。

  医疗:社区卫生机构纳入医保

  惠民举措:制定《广州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等;制定、实施《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药品目录(试行)》等。

  惠民成效:企业职工医疗补充保险及基本医疗保险实施部分慢性病门诊报销;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99%以上;建立10多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64万病案首页,为双向转诊奠定基础。

  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市本级统筹区内95.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纳入医保范围;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大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180家医疗机构全部参加省药品阳光采购工作,采购量达35.2亿元;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已覆盖全市100%行政村;建立政府对社区和镇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市物价局会同市卫生局贯彻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进一步降低了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水平。各区(县级市)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全部达到每个参合农民每年100元以上。

  平安广州:群众安全感大幅上升

  惠民举措:即将公布实施《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规定》;建立全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

  惠民成效:深入开展“红棉07、08”和“剑锋07、08”行动,整治了一批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两抢”、“两盗”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8.24%、25.53%,全市立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4.04%。

  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安监局、市经贸委、市食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水务局、市应急办、市流动人员管理办、市出租屋管理办、市信息办等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构筑全市各项安全防控体系,不断加强平安广州建设。全市164个街镇全部建成综治工作中心,建立了1822个社区警务室,配备民警2318名,新招聘3500名治安员配合社区民警工作。全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完成89%的总体建设任务,累计建成223980个,提供破案线索7413条,协助破获案件1990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689人。广州社情民意中心调查显示,群众安全感大幅上升。停止收取流动人员IC卡暂住证工本费,《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即将公布实施。

  住房:办证难明年基本解决

  惠民举措:出台《广州市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广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和《广州市限价商品住宅销售管理办法(试行)》。

  惠民成效:2005年统计在册的5643户双特困户住房全部解决,实现双特困户住房“应保尽保”。

  市国土房管局、市建委等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设,加大政府调控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加快旧城区危破房改造,切实解决农村建房难和危破房改造问题,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2007年新开工10个新社区项目;已完成2004年在册91.1万平方米危破房改造任务的95.59%。解决农民建房报建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已基本完成2008年全市旧城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75%的工作任务;141宗烂尾地块中114宗已落实处置方案,解决了14672户临迁户、43235人的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分别占临迁总户数的91%、总人数的88%。历史遗留的房产证办证难问题将在明年底前基本解决,现该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市物价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暂停收取房屋租赁手续费的通知》,今年1月1日起实施。

  交通:开通城中村公交小巴

  惠民举措:制定《中山大道快速公交试验线运营管理细化方案》;实施《广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经营管理规范》《2008年停车场行业整治工作方案》。

  惠民效果:开通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地区公交中(小)巴线路71条、住宅小区接驳地铁的公交专线10条;建成先烈南路-华泰宾馆人行天桥等12座行人过街设施。

  市交委、市建委等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已制定《中山大道快速公交试验线运营管理细化方案》和抓紧完善工程设计方案。完成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客运班车”工作。已编制《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客运一体化设施近期规划》及轨道交通站点与公交系统衔接枢纽布局方案;建成公交专用道约10公里;完成新建和改造港湾式公交站共44个。公交地铁优惠工作方案经社会听证后已报市政府审定。完成了实施票价优惠的相关技术、宣传准备工作,并制订月通票发行管理办法、学生卡发行管理办法、老人IC卡优待证管理办法等一批配套规范性文件。已成立市解决停车难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加快解决广州市停车难问题的工作方案》(2008年~2010年);加快天河体育中心等一批大型地下公共停车场项目前期工作。

  环境:18年搏来“国家卫生城市”

  惠民举措:制定并推进《广州市2008~2010年空气污染整治实施方案》。

  惠民成效:新车上牌100%达到国Ⅲ标准;对存在环境问题的146家企业实施环保挂牌督办;2007年5月至今,饮用净水供水区域人口增加116万人。

  市市容环卫局、市建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园林局、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创卫办等单位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公厕免费开放和公厕数量不足的问题,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切实解决“水浸街”问题,加强水环境整治,制定并全面推进《广州市2008-2010年空气污染整治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从2008年5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推行使用国Ⅲ标准燃油。从2008年起,全市环卫公厕免费开放;去年新建公厕50座,新建、大修公厕80座,全市现有公厕2766座;猎德村改造复建工程已开工;花地村、杨箕村、林和村改造方案已获市政府审批正在推进实施;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分别确定了100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补助资金1000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黄埔涌综合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我市创卫工作实现了18年来的历史性重大突破,于2008年3月20日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文体:公益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免费

  惠民举措:制定《广州市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制定《广州市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向未成年人开放的实施意见》。

  惠民成效:全市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实行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全市有1000多所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超过95%。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体育局等单位会同有关部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水平,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学校、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实行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市青少年数字科技馆2007年12月20日正式运行。163个街镇全部建文化站,100%达标。1157个社区建有文化室,占80.2%;887个行政村建有文化室,占77.3%。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全市有1000多所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超过95%。

  政务:电子监察行政审批

  惠民举措:完成《广州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广州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财经责任问责试行办法》的起草工作;编印《〈广州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简明学习手册》,完成《广州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等。

  惠民成效:全市有31个委、办、局和相关单位共450多名工作人员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201个,办理政务服务事项736项。

  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筹建办、市监察局、市信息办等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广州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1月28日,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对外试运行,2月28日正式对外提供服务,目前已受理案件13.79万件。市监察局会同市信息办等单位将全市816项行政审批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市、区三级互联。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农民负担、治理公路“三乱”、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统发纪律检查工作。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