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口缉”亮相洪梅七夕贡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2: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谢华兴 通讯员谢运华、陈桂培、张月娥)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也是东莞各地妇女们传统制作“七夕贡案”的日子。记者昨日在洪梅镇黎洲角村制作现场看到,一条绝迹近30年的“大口缉”渔船亮相“七夕贡案”,总长度达1.6米。令人惊奇地是,该作品不仅全部采用20种废旧材料制作而成,而且制作人还是一名年轻的男子。

  渔船上“一家人”栩栩如生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众多手工艺品中,一艘巨型渔船格外醒目。整艘渔船手工非常精巧,船帆鼓满了风,用手拨动船头船尾的轮子,锚可上可下,船尾的桨可以左右摆动。船上的渔具都用布和竹片编制而成。船头船尾各挂有一口钟。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渔船上还做了8个小人,爷爷摆桨,奶奶抱孙,爸爸打渔,妈妈洗衣,姑姑做菜,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赤脚、短裤、对襟衫,水上人家的特点一一体现。船头的“爸爸”因为风浪太大还身披葵衣头戴葵帽,那葵衣、葵帽全部是用铁树叶子制作而成。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种名为“大口缉”的渔船在30年前的当地较为盛行,不过现在已经完全绝迹了。

  “大口缉”实际身长20米,3米宽,采用风力驱动,船开动时没有声音。一般将渔网装在船头底下,一网最多能打几百斤鱼,也正因为捕鱼功能强,它才得到“大口缉”的名字。

  而在今年的“七夕贡案”中,制作的船体长1.6米,宽30厘米,全部采用木条、塑料、边角布料、棉线条、废胶纸等20种材料做成,船上还同时制作了10多种渔具。

  贡案制作主力是个大男人

  出乎记者意料的是,该船的制作者梁炳康不是一位老妪,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大男人。作为团队里面唯一一位男性参与者,他更是制作今年贡案作品的主力。

  梁炳康告诉记者,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乞巧节,“七夕节,拜七姐”。40年前,传统的“七姐节”在洪梅是具有较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节,现在的人大多数都是为了兴趣结合节日文化而制作这些贡案的,手工艺品的制作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他还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男士加入到这个传统文化精品制作中来,共同为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出一分力。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