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来犯罪人员最怕警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2: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陆彬彬)广州市社科院昨日发布《广州市流动人员犯罪调查与防控研究》。调查发现,在广州的犯罪流动人员中,流动人员犯罪最害怕警察,另外,受害人的反抗和群众的见义勇为行为也让犯罪分子胆寒。据悉,课题组选择了广州市槎头、东坑、潭岗和第二劳教所4座劳教所和番禺监狱作为抽样调查点,随机抽取了850名在押的近年在广州违法、犯罪的流动人员犯人进行调查。

  69.7%的被调查者均认为“城中村”是窝藏的好地方。调查发现,38.1%的犯罪流动人员打零工。月入千元以下的占38.3%。犯罪流动人员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心理比较突出。每月,他们的钱超过四成用于娱乐享受。此外,甚至还有7.7%的犯罪流动人员最大开支用于吸毒。即使是朋友应酬,也是去卡拉OK和酒吧。加上赌博、吃饭喝酒和上网,这四种娱乐方式占65.15%。调查还发现,70.9%的流动犯罪人员认为广州见义勇为的人很少;41.2%的人认为广州市民防范意识差;34.1%的人认为在广州作案收获较大。

  据调查,从犯罪的组织结构来看,团伙犯罪比例较高。71.8%的流动人员犯罪属于团伙作案,而且在犯罪过程中往往以地缘或血缘为纽带结成团伙实施犯罪。专家分析称,这是因为犯罪流动人员在入狱前的社会关系造成的。

  而他们在广州认识朋友的渠道中,57%是通过老乡或“道上”的朋友来结识新朋友。超过半数的罪犯和亲戚或老乡居住在一起。而与“道上”的朋友居住的占14.1%。犯案时,他们一般与同乡或亲友联系。

  专家调查后称,被调查者的犯罪活动往往具有原始野性和本能性。据悉,他们在作案过程中往往利用刀具铁棍等暴力凶器。据调查,20.8%的犯罪分子利用刀具,甚至有1.8%的使用枪支器械。有46.1%的案件在街边、公交车(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发生。

  专家提醒说,白天忙碌的时段和傍晚下班高峰期要小心。四成案件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