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断供”官司还套牢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4:27  钱江晚报

  因“断供”引发的法律诉讼合乎逻辑地在深圳出现了:一位业主,去年7月用按揭方式购买了一套总价240多万元的房产,首付不到两成,从银行贷款190多万元,月供高达13000元。可是从今年1月到4月份,这名业主一直没有还供,最近被深圳工商银行南山支行告上了法庭。此案虽被延期开庭,但由于银行方面态度强硬,双方庭外和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央视“第一时间”8月5日、《上海证券报》8月6日)

  这名业主之所以选择“断供”,一是因为这套原价240多元的房产,现在最多值180万元,比欠银行的钱还多,继续还贷显然不划算;二是因为这名业主不一般,他在深圳买了5套房产,且首付都不足两成,现在深圳房价下跌,他被紧紧套牢了,哪里有钱还供?

  这位业主显然是个炒房者。房价下跌,对于那些购房自住的人影响并不大,只是感觉房产缩水了,而且这只是一种感觉,因为他们并没打算把房子卖掉,其市场价值也就无从体现。真正受影响的是那些炒房者,房子不是他们的心头肉,房价才是。 无论“炒房”是投资还是投机,都是有风险的,深圳首例“断供”官司对于所有炒房者,都应该是一个警示。

  说完了此案的被告,再来说说原告。房贷“断供”将会对银行的资金安全造成怎样的威胁,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深圳这位业主买了5套房子,且首付均不足两成,竟能一次又一次顺利地从银行贷到款,让人匪夷所思,难怪其代理律师称“银行方面也有责任”。在眼下的深圳,抱怨银行当初没有严格执行贷款规定的炒房者还真不少,炒房者邹建民是这样说的:当初“钱太好借了,银行人员求着你借。我们写的收入证明,他们看了说不行,这么写借不了400万、500万,回去重写。其他的审核很多是走形式。”(央视“第一时间”8月4日)

  炒房者可以不理智,但银行不能不理智,况且有银监会的贷款规定摆在那里,为何不执行?发放贷款制度不严格、审核走形式,甚至搞暗箱操作,是我国银行业长期存在的一大弊病,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呆账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积弊不能再持续下去了。银行显然应该从中得到警示、吸取教训。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