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潜入城市X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4:27  钱江晚报

  地面上废弃的工厂、医院、烂尾楼;地下的矿洞、防空洞和排水管道……城市里这些被人遗忘的建筑和角落里,如今活跃着一群“神秘”的年轻人。他们一身探险行头——双肩包、头灯、麻绳、越野刀俱全,他们探工厂、下矿井、钻山洞,去的都是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地方。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8月3日,本报记者跟随宁波“城市探险队”,展开了一次心跳之旅,并揭开了“城市探险”这种在城市年轻人中新兴运动的神秘面纱。

  初探废弃防空洞 小“菜鸟”暗暗叫苦

  我们此行目的地是宁波城郊荪湖水库旁一个废弃防空洞。

  同行的宁波“城市探险队”队员共有10人,6男4女,都是“80后”。“城市探险队”成立约有1年多的时间,现在已有100多名队员,是宁波年轻人中颇为知名的一支探险队。

  队员“贝贝”打头阵在前面带路,一周前,他和队员“老金”曾来此探过路。每次探险,前期探路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为的是摸清地形,再根据现场情况告诉大家需要携带的设备和注意事项。

  “当地一些年长的村民说,这个防空洞是50多年前修建的,后来就废弃了。”“贝贝”一边带路一边说:“当地老人们都说没有进去过,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我们当时是深夜探访,走了一段发现洞太深,便撤了出来。”

  “遇见”是探险队的技术指导,热衷户外运动,攀岩、垂吊都很在行。此行他跑前跑后,“踩这里,那里土松”、“不要去扶树枝”,不断地叮嘱我们。

  通往洞口的路早已荒芜,要不断拨开交错的杂草和树枝,手脚并用地往上爬。带齿边的草划在手臂和腿上,又疼又痒。我终于明白了队长“老大”初见我时说“你这身打扮,等下有的苦了”的含义——探险时绝对不能把腿和手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我这只“菜鸟”只能暗自叫苦。

  毒蛇把住洞口 未进洞先将一军

  终于到了洞口,裸露的岩石、残破的砖体、枯老的藤枝……防空洞就这样隐蔽在山间一隅,用破败的方式演绎时间的变迁。

  大伙儿正要进洞,有队员忽然发现一条大蛇懒洋洋地躺在洞口,三角型的头、骤然变细的尾巴,一看就知此蛇有毒。“像是五步蛇。”队员们并不慌乱,商量了下,队员“炎黄”拣了根粗树枝把蛇挑到了远处的草地里。据说他有抓蛇的经验。

  “老大”塞给我一个便携式手电筒,除了头灯、手电筒、麻绳、小刀等必备物品,他们还准备了蜡烛和荧光棒,“蜡烛是用来测洞里有没有氧气,荧光棒可以在遇到岔路的时候做标记用。”

  几束光射进黑暗的洞里,我们踩着碎石前行,进洞前立下的誓言不断在耳边回响:进了这个洞,我们这些人都一条命!

  防空洞已有“主人” 蝙蝠蟋蟀各居一方

  经过山路跋涉,本是浑身燥热,可一进洞,迎面扑来阵阵寒气,似乎直钻心脏,后背上的汗一下就干了,确实挺慑人的。

  在黑洞里穿行了10多分钟,手电筒的灯光扫到了两个用大石块堆起的堡垒,一边封死了,从另一边没有门框的门洞里望下去,一条石阶通往地下。大家投票决定是否下去,9∶1,赞成者以绝对的优势开始拾阶而下。

  黑暗中静得可怕,只听见脚步声和隐隐的心跳。石阶不长,把我们引到一方空地。“哎呀!”前面一个队员一脚踩空,差点掉进旁边的一个坑洞,幸好后面的人一把抓住了他。原来地上开了一个1米见方的口子,里面蓄满了水。

  突然感觉有东西从身边飞过,用手电探视四周,许多黑影在头顶盘旋,“是蝙蝠!”“老大”喊道:“蝙蝠一般不会攻击人类,它发出的超声波会准确避开障碍物,但如果你惊动了它,混乱之下也可能撞到人。”于是我们赶紧退了出去。

  回到主洞,我们在岩壁的石缝间又发现了许多蟋蟀,如今,它们已经成了防空洞的主人。

  一个个定格的场景 在潜入一刻开始复活

  又向前走了一段,一堵石墙挡住了去路。正要败兴而归,有队员发现了一个小洞,只可容一人钻过。“遇见”用石块探路,发现洞的那头有积水,但不深,于是大家捡了些石块垫脚。先行的队员边探路边把石头铺好,后面的队员就踩着石头往前行。

  钻过了洞就豁然开朗,两边是直立的石壁,上面是半弧形的石顶,原来这里才是防空洞的主体。仔细探照石壁,我们发现了一些当年的痕迹:石缝中一些生锈的管子,可能是用来引水的;洞顶隔几米就有一个接口,有的还露着电线,估计之前装过灯;石壁上用黄色油漆标着的数字,可能是存放货物时的标识……

  队员们一一拍下发现的细节,他们坚守着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的“行规”,更别说类似“到此一游”的“留念”了。

  再前行了半个多小时,前方出现亮光,洞是通的。出来时阳光照得有点睁不开眼睛,像一下子从“魔法学校”回到了“麻瓜世界”。

  乐趣在于“心理快感” 给压力寻找出口

  “我们试图探险的地方,像是另外一个世界。”“老大”得意地回望了下洞口。

  “老大”其实不老,还是宁波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去年7月,他在电视上看了城市探险的节目,一下着了迷。于是,他建了个“城市探险”QQ群,并在网上发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纷纷加入。现在群里有100多人,有上班族,也有在校学生,还有不少女中豪杰。

  之后,他们就在城市的那些古老、神秘、危险的建筑物中游荡——陶公山上废弃的宁波师专教学楼、半废弃的412医院、石浦日军留下的坑道、杭州午潮山上的废弃别墅群……

  “每一个城市探险的地点都是被人们遗忘的地方,秘传往往是最初的驱动力。”他们第一次的探险之旅就是去东钱湖陶公村原宁波师范专科学校的废弃教学楼。“空了20多年,也没有拆,恐怖传说很多。”

  他们去探了两回,在地下室发现了两具空棺材,一些散发着刺鼻味道的化学药剂和实验仪器,以及筷子那么长的大蜈蚣。

  关于“鬼楼”传说,队员们认为那些“不过是以讹传讹”,“晚上的恐怖怪声应该是风吹破窗户发出的,棺材估计是附近村民丢弃的。”而他们探险的目的也不是想证明他们“不怕鬼”,为的是“不告诉态度,只呈现事实”。

  “城市探险的乐趣就在于此,那是一种心理快感,又一座楼被自己征服,又一个秘密被自己发现,又一个很多人无缘得见的东西被自己看见了。”

  也有些队员说,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给自己的生活压力寻找一个发泄的出口。

  “城市探险”风险难免 安全还有空白

  “城市探险兴起说明城市文明的无限扩张,新一代城市青年除了高速公路和旅游景区,生活之中野外、原始的概念在渐渐远去。”宁波三夫户外俱乐部国家一级户外教练“上士”说,但城市探险不同于一般的户外运动,即便有完备的装备,还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主要来自于弃房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许多不确定因素。

  “老大”告诉记者,每次活动前,参与的队员都要签一份“活动风险责任承诺书”,承诺风险自担。他们也会鼓励队员买保险,但目前,户外运动的专项保险还不包含山洞、废弃建筑中发生的意外。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