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低温、充氮模拟原有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4:27  钱江晚报

  因为锈蚀严重,第二层铁盖很松,开启时必须要小心翼翼保证它不滑落,否则势必会伤到函内存放的物体。“这层铁板的情况糟得多,只有几处还连接着,所以很担心会下滑,砸下去。”

  直到昨天中午11:48,第二层盖板终于也掀开。这一次,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满满一箱的水。“这应该是千年来渗透进去的积水。里面还有不少铁锈。”令人兴奋的是,浑浊的水里露出一些东西,像鼓起来的黑色塑料袋。

  看到这样的景象,南京大学著名的历史学家蒋赞初也激动起来:“这应该是丝织物,南朝一些高规格舍利塔中的重要物件,外面都是用锦绣一层层包裹起来的。梁武帝当年就是用‘九重锦绣’来包的。”

  现场考古人员用针管取了水样之后,开始抽取铁函内的水。记者看到,一根细细的管子伸进铁函的千年积水,水抽取的速度非常缓慢,抽取时还设置了过滤网,防止文物碎片和水流一起被抽走。

  一切都在缓慢而细致地进行。

  13:01,抽了大概10分钟左右,铁函里的水位仅降低了10厘米左右,但中间露出的部分,已经依稀可以看出塔顶的形状。这时候,考古工作人员却突然停止抽水,并在铁函口四周铺上白色棉布,并抬来一块玻璃,将铁函盖了起来。

  “文物刚出土的时候是最脆弱的,环境改变太迅速,会对文物本身造成损坏。“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祁海宁解释,越是到关键时候越要冷静,里面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众人期待的塔,用丝绸从底部一直包裹到了顶部,而在文物中,丝织物非常“娇气”,很容易氧化损坏。因此暂停抽水,同时向铁函里充氮气,排出氧气。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