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译《红楼梦》,向曹雪芹致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4:27  钱江晚报

  本报上海专电 越来越多国外专业翻译界人士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翻译,使得中国的作家王蒙、张洁、王安忆、莫言、余华、苏童等也成为欧美普通读者熟悉的名字。昨天,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文学翻译”论坛上,许多外国翻译家谈及在中国文学翻译中的百般滋味,其中不乏发人深省的信息。

  论坛会上,来自荷兰的专业翻译家马克·利恩霍兹谈到,以荷兰为例,一开始很长时间内没有直接从中文译成荷兰文的作品,都是从英法德三国文字转译成荷兰文的,其中的谬误和漏失可想而知。其中德文资料尤其多,因为德国的一位翻译家弗兰茨·库恩对于介绍中国文学功不可没。他以一人之力把许多中国古典名著翻译成德文,他的书后来又被译成了许多种欧洲语言,他的本意是想让欧洲的读者了解一种异国的文学,但他对中国作品的选择更多是出于迎合本地读者口味考虑,而且,他的翻译往往是意译、缩写,或者就是改写,与中国的林琴南当年翻译外国名著的情形有些相似,比如他把狄更斯著名小说《大卫退斯特》译为《孤星血泪》。虽然现在看来是不忠于原著,但当时是起到了传播外国文学的作用。

  许多翻译都提到,在欧洲各国中,法国是翻译中国文学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国家,这与他们国民的文学素养有关,王安忆的《长恨歌》被译成法文后,在市场上卖得非常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欧洲有许多留学生到中国留学,直接从中国带回了第一手的资料信息,人们这才知道中国的当代小说是什么样的。这时,张贤亮、张洁、王安忆、王蒙、莫言、余华、苏童等人的名字进入了欧美读者的视野。欧美的诗歌界也开始对中国当代诗人开放,每年的鹿特丹国际诗歌节都会邀请一到数名中国诗人参加。

  接下来,一些大出版公司也对中国文学感兴趣了,如美国的企鹅公司、哈珀柯林斯公司,他们把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的作品买下版权后,进行市场运作,使得除了院校的专业人士以外,普通读者也能通过中国小说了解当代中国。但是,这些专业文学翻译们遗憾地指出,商业介入造成了事情的一物两面,商业公司以“读者口味” 名义,要求翻译者对原作进行“改造处理”,例如刚刚翻译了《狼图腾》的美国著名文学翻译家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小说集时,就曾对其进行过改写和缩写,但据说莫言是同意进行这样的“改写与编辑”的。

  英国一位知名的版权代理人甚至介入了中国作品创作的全过程,要求开头结尾都要符合西方读者口味。但法国的情形却有所不同,王安忆的《长恨歌》在作者的坚持下,在译者的理解下,几乎完全保持了完整的面貌。

  荷兰的翻译工作者们对这种商业化操作日渐不满,为此办了份《温火》杂志,专门向译者介绍他们认为值得翻译的、不以商业为目的的中国文学,这份期刊迄今已有12年的历史。荷兰的文学翻译们认为,虽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早已有了荷兰文缩写本,但翻译质量与完整性与其世界名著的地位不符,他们决心要以集体的力量译出完全的、高质量的《红楼梦》,向曹雪芹的300岁生日致敬。

  本报记者 文 敏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