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武汉酝酿把更多权力下放到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5:04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图文:武汉酝酿把更多权力下放到区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图为:权力下放到区,意味着今后,老百姓更多事情在区政务中心就可以办理了。 记者陈勇 通讯员韩捷摄

  (记者杨磊 刘佳婧 实习生叶晶 熊泽 段娅)一些区政府私下抱怨,区里修一个厕所都需要市里来批——昨日,武汉市委市政府酝酿改变这种状况,把更多权力下放到区里。

  昨日结束的武汉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讨论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其核心就是放权给区。

  武汉市计划把包括规划权、土地使用权、项目审批权在内的38类权限下放到区里,这将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最大规模的一次行政权力下放行动。

  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说,市委市政府赋予各区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城市管理权,期望建立健全高效和充满活力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

  1997年,武汉市学习上海经验,首次提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模式。有关专家称,这次和上次不同的是,明确提出了将下放的具体行政权利,以往则只是停留在发展区级经济层面。

  专家对这次改革充满期待:将带来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政府服务质量等一系列变化。

  武汉市为何要放权到区

  把更多的权力下放到区一级政府,是为了进一步调动各区发展积极性,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在市委全会上,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善腊作了《关于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的说明。

  袁善腊说,天津、深圳、广州等城市,都十分重视发挥城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最近几年,武汉市区域经济虽然实力在增强,但总体发展仍滞后,市、区责权利不对等。市委、市政府希望此次简政放权能调动各区发展积极性,推动全市跨越发展。

  他指出,目前,审批权限过分集中于市直各部门,致使审批事项多,程序复杂,群众和企业办事时间过长、办事不方便。这次放权,也是为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使政府更好地服务于民。

  放权到区将带来什么变化

  武汉市把一系列市权财权下放到区里,将给城市管理带来哪些变化? 昨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市权下放后,减少了中间环节,也就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叶青从一个具体的例子讲起:洪山广场在武昌区,过去属于市园林局管辖。这次市权下放到区,洪山广场将划归区行政部门管理,这将起到节约行政成本的作用。

  比如,洪山广场的管理与维护人员可以重新配置,平时的数量可比以往减少,满足日常维护即可,需要时再在区内临时调配人员。

  出现充满活力的“城中城”

  叶青说,市权下放,各区将增加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这将会促进各区发展,甚至出现一批类似中小城市的区。

  这些“中小城市”将会展现个性,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他说,目前,武汉市的6个远城区发展都不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各区自主权较少,制约较多,很多事情必须由市政府定,区里缺少积极性。市权下放,各区可据自身优势更自主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的势头。

  老百姓办事更方便

  以往,相当部分行政审批都必须由市级行政机关最终审批。各区现在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但一些区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更像一个“收发室”,收件后交市级机关审批。

  叶青说,由于存在多个审批环节,延长了老百姓办事的时间。更多审批权下放到区,减少环节,将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减少老百姓办事时间,让老百姓受益。

  政府加快向“服务员”转变

  在叶青看来,市权下放,将促使政府更快从“管理者”向“服务员”转变。“以往老百姓办事,一些区级单位因为缺少相应的权力,对事情能推就推,造成老百姓对机关产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印象。”

  市权下放,区里拥有更多权力同时也承担更多责任,一些事情无法推卸,必须承担。区政府的权力0与责任在市政府的监督下必须履行,这将让政府更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这些权力有可能下放到区

  规划权

  除涉及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外,中心城区规划分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辖区内建设项目实施规划许可、预审,并报市规划局核准。

  征地拆迁权和土地储备权

  中心城区成立征地拆迁机构,负责辖区内全部征地拆迁事务。在各中心城区开展土地收购拆迁整理试点,试点项目的土地出让政府净收益,市与区按五五分成,分成部分应主要用于市级重点工程项目配套。

  扩大项目核准权

  外商投资项目,区核准权限扩大到1亿美元以下。

  内资企业投资项目,区投资主管部门享有过去市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权限。

  扩大建设项目管理权

  20层以下、10万平方米以下、深基坑6米以下的住宅小区,60米以下、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下的公共建筑,24米跨度以下的工业建筑、厂房建设的建设管理交区级建设主管部门负责。

  各区范围内的二次装修工程、房屋拆除工程;各区范围内的次干道、支路和背街小巷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由所在区负责立项审批、投资建设和监督管理。

  公用设施的建设养护管理权

  将次干道、街巷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地下排水雨污管道设施建设养护管理权,以及次干道、街巷道路临时占用、挖掘审批管理权下放到各区。

  所有环卫设施、园林绿化设施(黄鹤楼公园、武汉市动物园、中山公园和解放公园除外)的建设养护管理权下放到各公厕,垃圾转运站,景观灯光设施建设和管理权以及次干道建筑物外檐再装修管理权下放到各区。

  湖泊管理权

  各区负责辖区内湖泊的日常管理。跨辖区的湖泊,通过协商,确定以一个区为主,有关区配合管理。

  区为拆违责任主体

  建立以区为责任主体,市有关职能部门监督管理的城市控违、查违管理制度。

  财权

  适当下放部分市级收入。调整市与中心城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市区分成比例,适当向区倾斜。以2007年度为基数,新增部分市区按4:6分成。

  适当增加各市容环卫,园林绿化,道路,排水,景观灯光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经费。

  权力下放后市级机关做什么

  腾出精力抓大事

  在武汉市政府一次讨论市权下放到区时的大会上,市长阮成发说,市级行政机关需要腾出精力和时间,回归本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他说,过去,市级机关的精力主要陷于具体事情,忙于具体的行政许可行为。而他们更应该做的事情是抓大事,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协调各区发展,进行检查监督等,但这些事情往往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他说,下放权力,同时也赋予了责任,权责对等。换种说法,这次不仅仅是放权,更重要的是明确责任主体,让各区承担责任,明确职责。

  阮成发说,市给区发展权,各区承担更多责任,市一级也将给更多财权到区,鼓励他们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市权下放后,市政府更多要做的是监督管理,对各区的权利进行监督规范,“区里管踩油门,市里管踩刹车”,他用了这个比喻说明市区之间的关系。

  链接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基础上,形成市、区、街道办事处三级纵向管理体制。通过扩大区和街道办事处管理权限,引进“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行政理念,形成一种高效、有序的社区行政管理体制。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