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点燃了他们的激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6:36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魏然 王爽

  奥运近在眼前,笑容洋溢在人们脸上,热情激荡在人们心底,以自己的方式为奥运献出一份力,众多国人正在悄悄地行动。

  加拿大赶回的志愿者

  在长安大街上,一家四口三代人相似的面孔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是我外婆,特意从东北老家来北京看奥运会的。”20岁的张玉滢活泼外向,和妈妈、小姨一起用轮椅推着外婆来看看奥运前的北京。76岁的外婆周淑然笑着说:“奥运要开了,我虽然腿脚不灵便了,可也一定要凑个热闹,10多天前就来‘投奔’两个女儿了。”

  老人不远千里来“凑热闹”,没想到深谈下去,张玉滢还是“不远万里”来的呢。原来家在北京的张玉滢,已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大学留学两年了。半年前,她在网上看到奥组委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想都没想就填了申请表格,并顺利通过。张玉滢目前已经结束了志愿者培训,奥运比赛期间将服务于手球比赛的技术官员。

  “能为奥运做点事机会难得,她是我们一家人的骄傲。”张玉滢的妈妈话音刚落,一家四口人同时绽放出热情的笑容。

  市民编写奥运乘车指南

  记者一到北京,就发现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奥运版公交指南很受游客欢迎。书中包含北京南站交通枢纽新开通后,增加、改动的公交、地铁线路,以及原有北京全市的公交线路列表,还设置了多音字、生僻字站名一览表,查阅起来十分方便。之所以是奥运版,是因为指南列明了北京31所奥运场馆的位置、功能和乘车路线,将在奥运会期间开通的奥运公交专线等。

  听王府井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介绍,编这本书的有心人不是专业人员,而是北京一名普通的公交乘务员张峥。张峥从6岁起就开始抄站名画线路图,20年来考查过北京几百条线路。凭着对各路的熟悉,工作后遇到问路的乘客,张峥都能让他们满意而去。今年1月张峥汇编的“北京乘车一本通”完成出版,摆上书店书架,原本确定一季度更新一次地图,但随着奥运来临,更多的奥运专线、奥运场馆线路启动,“迫使”张峥提早更新乘车指南内容,终于赶在奥运会开幕前出版了这本中英文的乘车指南。

  记录北京最美的时间

  69岁的赵战生老先生,从学校退休后喜欢上了摄影,记者8月5日傍晚在天安门广场见到他时,他正忙着用三脚架拍广场四面的情景。赵战生说:“我想记住北京最美的时间。

  “你觉得什么是北京最美的时间?”记者问。

  “就是奥运这段时间吧,我会拍摄有关奥运的方方面面。现在从人们的心情,各方面的准备来看,可以感觉出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现在北京简直成了全球的一个焦点,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北京,这很值得自豪。”

  赵战生告诉记者,他会把这段时间拍摄的照片集册,并附上自己的感想,以一位普通北京人的身份,记录下这段时期的北京。

  (本报北京8月6日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