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川惟一奥运拉拉队12日处女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7:05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四川惟一奥运拉拉队12日处女秀
四川惟一奥运拉拉队12日处女秀
早报记者提前京城探营,现场拜师当徒弟

  他们是四川乃至西南惟一的奥运拉拉队,他们将在工体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足球运动员加油鼓劲,他们就是代表四川大学生进京的16名西华大学拉拉队员。记者到北京后,想方设法与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足球宝贝们“接上了头”,据了解,他们将于12日在奥运场馆亮相。

  老乡相见一眼认出记者

  我们的住地距离拉拉队的营地北京化工大学不过几站之遥,上午9点半,按照先前与拉拉队的约定,我们来到学校门口。

  两分钟后,两个身着红色T恤的人笑着出现在我们面前,“老乡,是你们吗?”门口人来人往,但他们一眼就认出了我们。来接我们的两人中,女孩子名叫蒋蕾,是拉拉队的队长,男孩子叫陈杰,是队中惟一的男孩子。走进校园,我们边走边聊,就像久违的老朋友重逢,一声声地道的四川话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几分钟后,来到了一个网球场旁,一群同样身着红色T恤的女孩子早已等候在此,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他们都是拉拉队的成员,总共16人。

  拉拉队12日亮相运动场馆

  今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奥运拉拉队比赛中,西华大学拉拉队凭借在《茉莉花》中的出色表现一举取得决赛第14名的好成绩。而该校另外一支拉拉队更是以全国第二、四川省第一的成绩直接晋级决赛。经过严格的挑选后,两支队伍合二为一,组成了一支总共16人的拉拉队,队员的平均年龄19岁,都是西华大学大二、大三的学生。

  据指导老师张讴介绍,在集训期间,为了能在奥运赛场上有更加精彩的表现,队员们每天都要训练十多个小时,同时还得学习奥运知识、礼仪等。“12日,我们将在运动场馆亮相,但电视上不一定能看到我们。”陈杰介绍,由于奥运转播的原因,他和同学们更多是作为幕后功臣出现,但大家都觉得值。

  【挖幕后】

  气质教练 全队偶像

  毕业于成都体院的张讴是国际拉拉队荣誉C级裁判,但她说,相比之下,自己更喜欢西华大学拉拉队教练这个身份。在学生眼中,她不仅身材窈窕,气质出众,更以亲和力强而成为大家的偶像,平素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你们此行,不仅代表了我们学校,也代表了国家,所以我们的演出绝不能有丝毫闪失。”这是在集训之前张讴对队员说的一句话。几个月过去了,这句话仍然在每个队员的耳边回响。“作为西南惟一一支进入奥运赛场演出的拉拉队,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很荣幸,但随之而来的压力也让我们有些喘不气来,但有张老师,我们不怕。”拉拉队队长蒋蕾说,这次演出的舞蹈动作、音乐,就连服装都是由张讴一手设计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服装出现在他们的拿手项目——《猫》和《茉莉花》中。在队员心中,张讴既是大家崇拜的偶像,更是成功的保证。

  惟一男生 常挨粉拳

  与其他队员相比,陈杰显得特别突出,因为他是队中惟一的男队员。从小酷爱舞蹈的他目前是西华大学舞蹈系大二的学生。“其实,拉拉队远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几个人拿着花球喊加油那么简单,一支好的拉拉队,必须每一段动作都有一个主题,同时还得讲求新颖。否则,舞蹈动作编排得再好也不过是一盘散沙。”那时候,陈杰是训练最刻苦的一个,两个月后,他逐渐适应了拉拉队的要求。这次演出,陈杰在《猫》中扮演了“猫王”一角,也自然而然地博得了“猫王”的美称。现在,由于教练张讴在场馆忙碌,陈杰担当起了生活部长一职,负责全队的生活起居,搬行李、提购物袋也就成了他的固定工作。每当大伙儿在训练中疲惫不堪时,生性活泼的他总会来上几个段子,结果往往会招来一顿粉拳。

  美女队长 客串教练

  “我是在大二的时候加入拉拉队的,在队里不过才呆了1年。”即将读大四的蒋蕾是这支拉拉队的队长,但却并非队中元老。尽管如此,她并不担心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般,平时,互相有了误会就当面提出,有错即改,绝不会让矛盾在队伍中扩散。”

  目前,由于教练张讴身兼北京工体执行导演一职,每天都忙活在场馆之内,只有在训练的时候才能与队员们见面。作为队长,教练不在的时候,蒋蕾更多地客串起了教练一职,除了带头并督促队员训练,队员的服装、安全等问题也要由她负责。

  【零距离】

  记者拜师学习文明手势

  除了拉拉队员的身份之外,队员陈杰和郭怡还是奥运文明手势推广大使。在“奥运加油,中国加油”文明手势推广大使比赛中,两人以优异的表现,从全国30个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仅有的10名推广大使中的一员。

  “奥运加油,中国加油”文明手势即将通过各种媒体和现场活动进行推广,推广大使将和另外10位明星搭档,通过不同方式推广这个文明手势。值得一提的是,和他们搭档的个个都是重量级人物,如成龙、刘翔、姚明等。

  “能不能教我几招哟?”记者看似开玩笑的要求,居然得到了郭怡爽快的答应,她当即收记者为徒,现场传授了文明手势要诀。“先双手互相拍击两次,然后做胜利的手势,将双手平伸出去……”活泼的郭怡马上开始了“教学”工作。虽然记者在电视上看到过奥运文明加油手势的推广活动,但学起来,还是花了好几分钟。

  ■早报特派记者 罗其何文宗北京摄影报道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