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奥运加油,为移动增光系列报道之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7:09  郑州晚报

  

为奥运加油,为移动增光系列报道之二
郑州移动援奥志愿者现场为工人服务

  穆永锋 用双脚丈量奥运会

  “在奥运会面前,个人的得失并不重要。”到北京一年半的时间,让穆永锋觉得很骄傲,“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一直都在尽我最大的努力服务奥运会。”作为被选拔到接待奥委会官员的郑州移动援奥志愿者,他现在觉得责任比以前还要大,“我直接面对着重要外宾,更应该展示河南人的良好形象。”

  晚报记者 祁京

  1年半,走遍北京奥运场馆

  虽然奥运会到2008年8月8日开幕,但是与奥运配套的场馆网络建设、信号覆盖工作、客户信息化推广等工作早在两年前就在紧张进行着。所以,一到北京,穆永锋他们就得进入工作状态。

  穆永锋被分配到了客户服务部门,要为奥运会的全部31个场馆提供通信套餐推广等服务。而因为车辆紧张,去场馆进行推广工作没有专门的交通工具,市内的场馆还可以乘公交,而那些偏远一些的场馆当时连公交都还没有通,只能依靠步行。有时候去那些在远郊的场馆,一来一回就要走一天的路。第二天一早还要拖着沉重的双腿,继续去更远的场馆。

  “一到北京我就买了一块带着指南针的手表。”穆永锋说,到北京后,他依靠双腿走完了全部31个场馆,从一个“路盲”变成了“北京通”,“北京这里描述方位喜欢用东南西北,刚开始的时候我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每天找地方、记公交站就要花好长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很快适应了快节奏和高强度的工作,并被选拔到了奥组委的接待团队之中。

  穆永锋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现场服务时的情景。“当时刚来北京,对要服务的人群完全没有概念。说实话,心里没底,忐忑不安。”穆永锋说,“但是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面对。”

  而当他和同事们在当时还没有信号的鸟巢里架起10部电话,给建设鸟巢的河南老乡带去通信服务的时候,先前的忐忑完全被抛在了脑后,“看着那么多河南老乡激动地拿起电话,我一下子就对自己的工作清晰了起来。”穆永锋说,从那次之后,他就彻底融入了为奥运会服务的工作之中。

  在援奥的这一年多时间里,虽然工作强度很大,几乎天天加班,穆永锋还是坚持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再挤出时间给自己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我负责接待外宾,英语太菜的话不是给咱河南人丢脸吗。”穆永锋说,现在他正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加强口语练习,力争在奥运会上体现出郑州移动人最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水平。

  三优服务,郑州移动定标准

  高强度的工作考验着穆永锋的意志力,也磨炼了他的责任心。穆永锋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了这样一个速写:从到北京开始,他几乎天天都在加班,早上6点开始工作,晚上加班到十点钟是家常便饭。

  “刚到北京的时候,我们的负责人说只能保证周日不加班。”穆永锋说,等河南人开始工作的时候,这位平日里以严格著称的负责人都被震撼了,“最紧张的时候,我们从周一到周日就没有休息过,都是主动要求加班。”几个月下来,这位负责人心服口服,对穆永锋说:“以前光知道河南的移动在各方面都走在集团公司的前面,看过你们工作才知道河南移动为什么那么强。”

  穆永锋说,河南的援奥志愿者带去的不仅是工作时的拼搏精神,还有先进完善的制度。现在奥运通信服务的“三优服务”等服务体系和标准,就是穆永锋和同事们以郑州移动的服务流程和标准确定的。而这一服务标准也得到了奥委会相关部门的肯定,被用在了其他领域。“到了北京,更能感受到郑州移动的强大。”穆永锋说,在北京工作的过程中,同行一听说他从郑州来就会竖起大拇指,“你们郑州移动在全国都是突出的,我们经常到你们那里学习。”成为穆永锋最常听到,也最骄傲的一句话。

  说起自己一年半的援奥生活,穆永锋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因为到北京,他和在郑州的女朋友分手了。不过,他觉得和奥运会相比,这都不算什么。“与奥运这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实在难得,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那么等到2008年8月8日,我就只能待在家里看看电视。如果去了,自己就能亲身体验、亲身参与,这也是件光荣的事。至于爱情么,毕竟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等待。”穆永锋说。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