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千年铁函开启 鎏金塔惊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7:20  燕赵晚报

  核心提示

  6日,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奇迹之一”的明朝金陵大报恩寺地宫铁函被正式打开。随着封住铁函的两层铁板被取出,一尊闪耀着金光的鎏金七宝塔从千年积水中缓缓浮现出来。专家认为,这很可能就是“七宝阿育王塔”。

  被打开的千年铁函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地宫舍利函,约50厘米见方,134厘米高。根据该地宫此前出土的石碑记载,铁函内藏有“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金棺银椁”以及“七宝阿育王塔”。曾为陕西法门寺地宫考古队领队的韩伟认为,这次南京地宫铁函中文物收获将不亚于法门寺,会是一次“惊天大发现”。目前,铁函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

  【意外】

  铁盖打开

  出现第二层盖板

  昨日,在南京市博物馆负二层文物库房中一个10多平方米的全封闭房间内,前不久从金陵大报恩寺地宫“移驾”而来的千年“神秘铁函”的开启工作在此进行。上午9时44分,盖板缝隙已被清理干净。一台专用液压机也移动到铁函旁,在盖板打开后,可以利用它将沉重的盖板平稳放置于安全位置。

  随后一根铁钎插入盖板,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屏住呼吸。

  足有5公分厚的盖板,掀起了一条缝,缓缓抬高。眼前的状况却令考古专家一怔:里面黑褐色的是什么?像是塞了满满一箱子土!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祁海宁用手摸了一下,发现竟又是一层金属盖板!“这绝对是意料之外的事,本来我们以为最难的已经做完了,没想到,我确实没想到底下还有第二层盖板。”现场可以清晰地看出,这层铁板锈蚀得非常厉害,四周边缘处很多地方已经坏掉,出现较大的洞,专家甚至可以把手伸进去,“应该也是铁质的,估计有3公分厚,比外面那层稍微薄一点,但也挺厚实。”

  对出现第二层盖板,考古专家们连称没有想到。“双重铁函,这种情况还没见过。”曾主持陕西法门寺地宫挖掘的考古学家韩伟说,对于舍利函来说,几重的标准就是按上面的盖来算的,这样来说,长干寺地宫这个舍利函,现在已经看到的就有三重了:最外面的石函、里面的双重铁函,根据碑文上的记载,如果不出意外,里面应该是个七宝塔、之后是银椁、金棺。一共就是六重,比法门寺出土的那枚佛指灵骨还要多一重!“一般来说,重数越多,也表明受到的礼遇级别越高。”

  ■本版文图综合新华社、现代快报等

  【延伸阅读】

  悬念不断的大报恩寺地宫考古

  尘封近千年的南京大报恩寺地宫于7月17日打开。由于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历史上曾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明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生母建造的这座皇家寺庙地宫,可能埋藏着众多惊世宝藏和文物。考古学界和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

  然而意外的是,地宫打开后发现大量唐宋时期的钱币。地宫内出土的一块石碑上写着“金陵长干寺塔身藏舍利石函记”、“宋大中祥符四年”等字样。大报恩寺怎么变成了宋代的“长干寺”?大报恩寺地宫究竟在哪里?这一重要文物的考古越来越谜团重重。

  大报恩寺地宫考古所有待解谜团最后都集中在地宫出土的“舍利函”上。

  曾为陕西法门寺地宫考古队领队的韩伟认为,法门寺发现四颗佛指舍利,举世震惊。而这次南京的地宫铁函中可能藏有佛祖释迦牟尼“佛顶真骨”,这是唯一的。其文物收获将不亚于法门寺,会是一次“惊天大发现”。

  【谨慎】

  低温、充氮模拟原有环境

  因为锈蚀严重,第二层铁盖很松,开启时必须要小心翼翼保证它不滑落,否则势必会伤到函内存放的物体。

  直到中午11时48分,第二层盖板才终于掀开。这一次,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满满一箱的水。“这应该是千年来渗透进去的积水。里面还有不少铁锈。”令人兴奋的是,浑浊的水里露出一些东西,像鼓起来的黑色塑料袋。

  看到这样的景象,南京大学著名的历史学家蒋赞初也激动起来,“这应该是丝织物,南朝一些高规格舍利塔中的重要物件,外面都是用锦绣一层层包裹起来的。梁武帝当年就是用‘九重锦绣’来包的。”

  现场考古人员用针管取了水样之后,开始抽取铁函内的水。13时许,在抽了10分钟后,铁函里中间露出的部分,已依稀可以看出塔顶的形状。这时候,考古工作人员却突然停止抽水,并在铁函口四周铺上白色棉布,并抬来一块玻璃,将铁函盖了起来。

  “文物刚出土的时候是最脆弱的,环境改变太迅速,会对文物本身造成损坏。“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祁海宁解释说,在文物中,丝织物非常“娇气”,很容易氧化损坏。因此暂停抽水,同时向铁函里充氮气,排出氧气。

  祁海宁介绍,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其实开启铁函的整个环境都在模拟原先在地宫里的环境。记者也留意到,放置、开启铁函的这个整理室非常狭小,仅几平方米,灯光昏暗,泛着黄光。

  “地方小便于控制环境,这里的温度只有22摄氏度,湿度也与原先的地宫一样;灯光也有讲究,不能有强光照射,以免损坏纸质文物或丝织品。”而在现场,靠墙的架子上也放着大大小小的培养皿、干燥皿等。

  【惊喜】

  丝绸掀开一角 鎏金七宝塔惊艳

  昨日下午4时左右,距离铁函开启已经过去六个半小时。铁函里的水,终于抽干。里面一个丝绸包裹的塔已经显露无遗,从轮廓上看,这个塔被安放在一个底座上,位于铁函的正中心。为了一睹这座佛塔的材质,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包裹佛塔的丝绸掀开了一个小角,只几秒钟的时间,又赶紧放了下来。

  不过,这一掀,窥见到的情景,已足以令人惊艳!

  里面露出的,是塔身上金色的光泽,以及雕刻精美的纹饰,上面似乎还泛着蓝幽幽的光,更显得无比神秘。

  “太好了,这个太好了!”陕西来的考古学家韩伟忍不住惊叹。他介绍,这是一座鎏金宝塔,保存完好,颜色非常鲜艳。

  【分析】

  函内可能装有“感应舍利十颗”

  据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分析,函内器物应当是七宝阿育王塔。根据目测,宝塔高度不足1米,很可能在宝塔下另有乾坤。据他猜测,很有可能是此前随铁函出土的石碑上所记载的装有“感应舍利十颗”和“佛顶真骨”的“金棺银椁”。

  据悉,此前在地宫中发现的一块石碑碑文已得到破译。石碑第一行写的是“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真身”二字在唐宋时特指佛祖释迦牟尼,这说明当初舍利函中有物品是被当作佛祖真身遗物瘗藏的。另外,碑文中称有“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诸圣舍利”,用金棺银椁盛放,与琉璃、琥珀等佛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佛顶真骨”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头顶骨,而“诸圣舍利”指的是高僧舍利。

  到底函内还有什么东西,是否真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呢,所有的悬念破解都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