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户户通电”走进野牛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7:24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野牛沟乡,深卧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脉中段南坡,距祁连县城83千米。这里绿草如茵,山峦起伏,矿产丰富。在总面积4000平方千米的野牛沟,居住着约3000名汉、回、藏等民族的牧民群众。由于地处偏僻,用电一直成为该地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国家电网公司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会谈纪要后,承载着海北地区农牧民的期盼,“新牧区、新电力、新服务”走进了野牛沟,点燃了这片草原上牧民群众的新希望。

  今年是青海“户户通电”工程决胜年,也是施工难度较大的一年。野牛沟是今年海北“户户通电”工程难度最大的施工点。8月底,野牛沟“户户通电”工程将按期完工。

  7月9日,笔者从祁连县城向西进入野牛沟“户户通电”施工现场。野牛沟施工点平均海拔3300米,虽称不上海北地区最高,但道路狭窄,路边是峭壁悬崖,山石嶙峋。

  一根电杆运一天

  颠簸近4小时之后,笔者到达距野牛沟乡40千米的柯柯里村施工现场,7月的草原上仍有丝丝寒意。“户户通电”施工人员在忙碌地放线、上杆、紧线,各项工作紧张有序。

  架线的李师傅从杆子上下来,笔者问他是否感到特别辛苦。他说,最辛苦的是运材料,跟打仗一样,和天气抢时间。他们有句话叫“一杆四转十扛一日运”,是指一根电杆汽车运完手扶拖拉机运,手扶拖拉机运完再用马或牛驮,最后人工扛。如果遇到河沟、峭壁,一根电杆十几个人肩扛绳拽,运一天也不奇怪。

  施工队项目负责人巨秉元告诉笔者,如果不遇到大风雷雨天气,施工会顺利开展。最费工期的算是挖坑与立杆了。在这里,正午的太阳晒在脸上会脱几层皮,但晚上气温就会降到零下,地面出现冻土,给第二天的施工带来困难。为了达到杆坑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一个杆坑挖了晒,晒了挖,来回挖好几次是常事。

  舒舒服服看电视

  大浪村有100多户农牧民。村民马才让见到笔者,跑过来高兴地问:“你们是拉电的吗?”原来,大浪村施工项目部就设在马才让家里。当时,马才让知道来的是“拉电的”,就主动要求施工队住在他家。每天施工队员回来,他都会上前问问这一天挖了几个坑,放了多少线。

  马才让家里有一大一小两台电视机。他说,大电视机一般只在喜庆的日子享受一下,小电视机平日靠太阳能蓄电池看。夏季阳光充足,每晚能看两三个小时。看到笔者仔细端详太阳能蓄电池,马才让高兴地说:“这两块蓄电池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了。他们(施工人员)说,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能用上电了,到时候就能舒舒服服看电视了。”

  56岁的马才让告诉笔者:“我还想买一台电动酥油机,到时以加工更多酥油到县城去卖。”

  立完电杆牛羊仍在吃草

  柯柯里村在野牛沟“户户通电”项目部的最西面,离项目部驻地有30多千米路程。村里多是牧民,大家十分看重草场。施工单位负责人李平介绍说,为了使牧民群众真正从“户户通电”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中受益,海北供电公司和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科学、文明、安全、环保的施工原则,从设计环节开始,努力做到杆坑尽量少占草场,施工力求少踩草皮,栽杆后回填草皮,运送材料时不惊扰牧民放牧。

  在施工现场,牧民次加说:“每次立完电杆,我家的牛羊继续在这里吃草。立完电杆的地方,草皮还很完整。”

  笔者连续走了几个施工点都能看到,每支施工队伍都认真处理材料摆放、安全制度和生活垃圾处置等细节,尽力做到最好。

  离开野牛沟时已是黄昏。茫茫草原上,施工队员还在忙着作业。不久后,这里将结束煤油灯、酥油灯的照明史。有了电,这里将走向科技化、信息化,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清洁电能和优质供电服务将在海北的大山与草原深处延伸。(作者:刘湘 贾银洁)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