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管新路: 民生优先 温情疏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7:35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谈燕)面对家境困难的无证摊贩,人性执法、延续“生路”;治理游商摊点,规范执法的同时与有资源的部门形成联动,疏到实处……卢湾区城管大队在迎奥运、迎世博之际,打出“亲民牌”,温情疏导、治理顽症,在最近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委托零点公司开展的涵盖执法日常工作认知变化、队伍形象满意度、区域环境执法效果评价等14大类50项指标的城管执法综合考评中,卢湾城管大队的社会测评列中心城区第一名,总分首次超80分。

  开展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应该“民生优先”。卢湾区城管大队认为,城市管理要形成长效机制,让摊贩无路可走不是长久之策,只有设身处地为他们的生计作出考虑,在疏导上动脑筋、找办法,给其“生路”,管理才可能有“出路”。

  将执法管理过程作为惠及百姓的过程,让惠民措施不仅口惠而且实至,卢湾区城管大队进行了探索。居住在合肥路的市民徐先生在刑满释放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妻子又是外地来沪无业人员,仅靠每月街道的低保收入,无法负担家庭日常开支,徐先生不得不在肇周路济南路口设摊经营炸猪排维持生计,已有十余年。面对这一执法老大难,前几年一直找不到解决的突破口。今年,城管大队主动跨前一步,与徐先生谈心做朋友,希望他放弃无证设摊;另一方面与街道积极联系,为他寻找工作。心交心地沟通,让徐先生主动放弃了设摊,通过多方努力,徐先生得到了一份社区保安的工作,还有加“三金”的福利,前不久,他满心欢喜上了班。

  卢湾区城管大队队长戴金粱坦言,以前治理游商摊点,仅靠城管一家,劝说与整治并举,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整治工作背后涉及到很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如经营者面临的生活困难、谋生技能单一或自身有残疾,而城管掌握的仅仅是执法权,真正要“治在根本”,还需要和有资源的部门形成常态联动,尽可能多地集中社会资源参与到城市管理中的矛盾化解,从而真正敞开疏导“大门”。

  最近,卢湾区城管大队在“新百佳”书报摊整治工作中,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有效联动。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一批居民的就业问题,卢湾区设立了67家书报摊,这些书报摊大多设在交通要道,很多书报摊同时撑开两三把太阳伞,阻碍行人走路,市民要求取缔的呼声强烈。城管大队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些摊主情况各异,不能简单整治。为此,城管与街道等相关部门联手协作。五里桥街道无证报摊摊主印女士是一位智力残疾人,丈夫是听力残疾人,两人均无业,享受低保,还有一位下肢残疾的母亲同住,家境很困难。针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城管与街道进行协商,为印女士争取到了残疾人相关福利政策,保障其不再设摊后的生活问题。得知城管和街道做的这一切,印女士十分感动,买好饮料,亲自送到城管六分队队部,表示感谢。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