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新农村更加靓丽——上犹县建立农村长效保洁机制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7:42  大江网-江西日报

  编者按: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现实课题。上犹县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以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为突破口,探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澈见底的小河在村边流淌,翠竹掩映的洁净水泥路直通农家……如今,走进上犹县黄埠镇上丰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整洁优雅的乡村水墨画,昔日垃圾满地、尘土满天的不雅村容已不见踪影。

  发生这种改变的不仅仅是上丰村,随着上犹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试点工作的全面铺开,该县越来越多的村庄像上丰村一样整洁靓丽。

  ■卫生陋习破坏优美新村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犹江河畔一个个优美的新村拔地而起。走上平坦路,喝上健康水,用上卫生厕,宁静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起沼气池,盖起小康楼,搞新产业,农民的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农村一些长期形成的不讲卫生的陋习并未因一个个新村的建成而消除。刚刚建成的新村时间不长就出现了“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景象:宽敞的村组水泥路上到处是垃圾;新建的垃圾池内垃圾四溢无人清理,村边小河的河面上漂浮着瓶瓶罐罐和塑料包装袋……

  经过多次调研,上犹县渐渐找到了农村环境卫生差的症结:村民们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是造成脏乱差的根本原因,农村基层干部观念落后不愿管理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此,以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试点为突破口,从更新干部工作观念着手,着力改变农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的农村卫生环境治理活动,在全县乡镇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垃圾集中处理破解难题

  每天清早,上丰村彭屋社区51岁的彭良福就穿着红马褂,推着保洁车挨家挨户收集垃圾,再将收集到的垃圾倒入社区保洁池中。如今,在上犹县黄埠、东山、油石、社溪等试点乡镇的200多个社区,都有一位社区保洁员负责清运和收集住户的生活垃圾。

  上犹县按照“户集、社区收、乡镇运输、县集中处理”的思路,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该县以30户农户的农村社区为一个保洁点,按照每个保洁点“一名保洁员、一套保洁工具、一套保洁服、一个保洁池”的标准组建了农村社区保洁队伍。保洁员每天上户收集垃圾一次,公共区域每周两大扫,保洁池垃圾每周一清运。乡镇配备一辆垃圾运输车,建设一个垃圾中转站,每周将本乡镇各保洁点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站。县环卫局负责将各乡镇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运至县城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多措并举保障长效运行

  实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以后,各社区保洁点的卫生状况发生了立竿见影的变化,道路洁净,沟渠通畅。然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确保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健康长效运行,还有很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必须解决。

  保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是关键。每个保洁点的保洁池、保洁工具、保洁员的服装和工资,以及县、乡两级垃圾中转运输费用,设备更新、维护等,每年的费用近万元。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上犹县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乡(镇)村从集体收入中解决一部分资金,每月也向每家农户收取1.8元的保洁费。同时,建立完善卫生保洁制度。将农村社区卫生环境管理职能纳入各乡镇的规划管理,由乡(镇)村、组干部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组成农村卫生保洁监督队,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卫生责任状。在全县开展文明村落社区创建活动,全县每年还要举行“十佳”保洁员和村落社区卫生保洁先进乡镇评选。

  林乐瑞 蔡序滨 本报记者钟久蔚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