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杂草丛变成了小花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7:49  长沙晚报

  

杂草丛变成了小花坛

  走进火星街道龙柏社区如同走进公园,社区内几乎所有空地都种值了花木。凉亭、小径、健身广场,满眼的绿色,这里街头巷尾整洁干净,人们安居乐业。余志雄 摄

  

杂草丛变成了小花坛

  都正街街道在小赢洲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集中经营,彻底改变小摊随街摆、卫生状况差、经营秩序乱的现象。余志雄 摄

  核心提示

  徜徉在芙蓉区的背街小巷里,突然您会发现一个精致的小院,它没有北京四合院的厚重,也比不上苏杭庭宅的秀美,曙光社区小院落的洁净却可以让人看出长沙人在文明创建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该是消除一天疲劳的时候了,乘着傍晚的习习凉风,走出小院,到东屯渡街道扬帆小区的绿化广场里散步,锻炼身体,和左邻右舍打声招呼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火星街道龙柏路边的小店招牌换漂亮了,今天再帮外墙“洗洗脸”,店内再整理整理,辛勤的店老板嘀咕着:“干净更能迎四方宾客,文明要从小店小家做起!”

  镜头一“龙须沟”变花园

  【家园变化】芙蓉区东屯渡街道扬帆小区原是一处开放式的拆迁户安置小区,以前到处都是流动小贩、违章棚亭,生活垃圾成堆,“脏、乱、差”现象长久以来仿佛是该小区头上的“紧箍咒”,如今住在里面的村民引资1000万元,将小区改成了金苹果扬帆大市场,小区变市场,环境起了质的变化。火星镇街道龙柏社区跟扬帆小区一样,该小区内有一条远近闻名的“龙须沟”——建设渠,其实质就是一条臭水沟。每到夏天,沟里便滋生出大量蚊蝇老鼠,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昨日,记者走入该小区内,却发现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违章棚亭、流动商贩、成堆的垃圾已然不见踪影,连以往在小区内成片的黄土地都被一片片绿草地给覆盖,上面还修建了许多供居民使用的健身器材。长沙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四小”整治行动开始后,该社区投资了30万元的物力、财力将整个社区翻修一新:自来水网的重新铺设和改造解决了许多住在高楼层的居民用水问题;小区内所有路灯和楼道灯的修复让居民从此不须小心翼翼地走夜路。“我们现在增加了许多清扫保洁人员和治安人员,他们每天早上4时多就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1时还在清扫、巡逻,就是为了保证社区居民在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里安居乐业。”龙柏社区负责人任彭格如是说。

  【亲历者言】“看见有许多人纳凉聊天的亭子没?以前那是一个垃圾场!”昨日,住在龙柏小区7片3栋的彭国强指着一个叫“民兴亭”的凉亭告诉记者,他以前是个被征地的菜农,现在和老伴一起被社区聘为清洁工,“我是这里的老村民,做梦都没想到我们农民‘洗脚上岸’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变化实在太大了!”

  镜头二小巷内解决堵车难题

  【家园变化】坑坑洼洼的街面变得平整洁净,拥挤堵塞的小巷有了畅通无阻的交通,杂乱无章的广告牌全部统一规范,违章停放的车辆现在也规规矩矩地摆在划好的停车位内……昨日,记者在芙蓉区都正街道东茅街看到的这几幕,让对旧貌记忆深刻的居民拍手称赞。

  东茅街东段由于地处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后门,路边又是小赢洲农贸市场,小巷内车辆来往繁忙,再加上一些车辆乱停乱放、晚上经营的夜市、成堆的垃圾、餐用废水和漏出剩油的竹篓等严重影响了此处的交通。提升硬件设施是此次都正街街道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该街道共花费10多万元对东茅街东西两段的围墙进行了洗脸打粉,并进行了公共设施翻新,统一规范了广告招牌,补栽了沿街绿化带;同时,该街道还联系交警部门,在东茅街东段入口处,划分了行车路线,设置了路障,让以前以脏、乱著称的东茅街焕然一新。

  【亲历者言】光明派派牛奶店的老板谢建华已经在这条街上做了5年多的生意了,看着店门前干净整洁的路面、来来往往有序行驶的车辆感觉舒心极了。“以前这里经常堵车,‘嘀嘀吧吧’的喇叭声吵得人烦躁极了,行人过来都不方便,生意自然不好了,现在可就不同了,不仅自己舒服连顾客也增加了许多。”

  镜头三背街小店规矩多了

  【家园变化】七八个烧烤摊排成一溜,摊主光着膀子大声吆喝,烧烤冒出的青烟随风飘荡,灌进了周围住户的家中;夜宵店碗筷堆在人行道上,污水横流,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小商店店内的商品随意摆放,有些甚至搞起了店外经营。在火星街道龙柏路,沿街小店门面招牌广告五花八门,内容低俗。这是不久前,记者在这里看到的凌乱不堪的场面。

  “四小”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龙柏路的小店门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昨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看到,街道沿线的各式门店不仅统一了招牌,连摆到人行道上的桌椅板凳也乖乖地收进了店内,烧烤摊不见了踪影,沿街吆喝声也听不见了,人行道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绿化带也重新做了修补。

  【亲历者言】一家面馆店的老板来自邵阳,在龙柏路做了几年餐饮生意,她对长沙在文明创建中对背街小店的整治,表示理解:“整治过程中,有些影响我们的生意,但是整治后环境确实好多了,作为外地生意人,我们也要全力配合长沙市文明创建工作,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镜头四私人花园变成了公共庭院

  【家园变化】曙光集团老宿舍原是单位宿舍,由于企业亏损,对宿舍一直疏于管理。院子里到处堆积杂物,下水道经常堵塞不说,道路也还是黄泥巴路。住在一单元一门的郭爷爷平日喜欢伺弄花草,就用铁栏杆把院子一角全部围起来,变成自家“后花园”。

  自从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郭老拿出自家的“后花园”变成大家的“公共花园”。芙蓉区政府联合社区先后投入200万元,用于改造辖区内的小院及周边道路的硬件设施,不仅为每个小院砌上了小花坛,栽上了各式景观花草,还把老化的下水道全部进行改造。这样,住楼上的老人们也愿意下来走动了,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了,小院焕发了新的生机。

  【亲历者言】对于小院的亮化改造,在曙光集团老宿舍住了十几年的冯辉女士感受最深: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杂草丛变成了小花坛,老鼠、蟑螂少了,住在小院的居民心情也舒畅多了。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