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硕士种红薯不妨解读成创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07:54  长沙晚报

  红的似玫瑰、紫的如葡萄、黑的似板栗……这种五颜六色的“袖珍红薯”让观者大开眼界。4日,在长沙县金井镇沙田村,记者采访到了种出这种红薯的“硕士农民”彭焕新。谁也想不到他是一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去年他还是坐在装有中央空调的大办公室里年薪20万的公司副老总。(8月5日《长沙晚报》)

  笔者注意到,彭焕新回家种红薯,不仅父母伤透了心,村里人不解,而且新闻出来以后,不少网友也表示不相信。公司副总工作在高档写字楼里,有着令人羡慕的薪水,为何会对种红薯情有独钟呢?网络上更有人说,这是人才贬值的一个体现。

  一个硕士,放弃高薪去当农民种红薯,出现各种各样的评价,这很正常,也完全可以理解。但笔者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副总也好,种红薯也罢,都只是一种就业方式。社会分工千差万别,职业本无高低贵贱之分。社会不仅需要白领,还需要各行各业的创业者、服务者,只要生活快乐,并不是什么人才贬值。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鼓励公民创业的时代。当前,不少地方正在组织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活动,并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全社会兴业的冲动和热情,形成全民创业的“大气候”。而硕士副总不但有知识积累与经济资本,还有开阔的眼界与创业激情,对家乡的资源与外界的市场也比较熟悉,这是进行个人创业的有利条件,为何就不可以施展身手呢?事实上,彭焕新回乡种红薯,并非一时冲动,准备守着园林山水与几亩薄田逍遥度日,而是寄托着满腔创业梦想,他投资100余万元开发红薯新产品,现在也已初见成效。可以预测,他如果能成功创业,那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肯定会产生一种推动力。

  因此,在我看来,高薪硕士辞职返乡种红薯,代表了一种正常的价值追求,我们根本不必大惊小怪。而且,这样的创业故事多起来,还是一件大好事。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