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科生也出科研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04:47  钱江晚报

  本报讯 颜景波、吴青芸是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的大四毕业生,现在他们已经被保送到大连化物所和浙江大学继续深造,而让他们实现深造梦想的是他们合作的项目——生物柴油,这一项目不仅获得了首届全国化工设计邀请赛的二等奖,而且还得到了相关生产企业的关注。

  在浙江工业大学化材学院,像颜景波、吴青芸这样的学生不止一二,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参与科研项目,担当科研助手,其积极性丝毫不亚于打网络游戏。原来是“重中之重”等高水平的学科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今年已经是硕博连读一年级的化材学院学生项益智,他做化学实验跟别人打网络游戏一样入迷,简直是个实验迷。

  从本科二年级开始,他跟很多同学一样,喜欢申报科技立项,但由于他的专业是化学,要把立项作品做出个名堂来,必须有扎实的实验数据做支撑。刚刚留学回国的李小年教授知道后,手把手地指导他做实验。

  “开始的一个月,让我重复做一个实验,非常的枯燥。”项益智笑着说,“做了一个月才知道这是有道理的,其中的条件稍有变化,得出的结论就可能完全不同,而实验的原理是一样的。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举一反三,渐渐开始自己设计实验。”

  项益智能迷上实验,除了导师的精心指导外,还得益于高水平的学科。工业催化成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之后,由于投入力度加大,很多硬件设施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大大提高了实验、科研的效率。这对像项益智这样的学生而言,无疑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新平台,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

  以前学生要做一些实验,由于设备限制,必须送到外面的研究所去做,这样既耽误时间,也很不方便,现在有了这些高级的实验检测设备,天天可以“潜”在实验室里了。

  项益智在大三本科阶段,就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中国化学工程》英文版)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这对教授来说也不一定是一件易事。到目前为止,项益智已经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9篇学术论文,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已有五六次。

  正是有这样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才有了着落。浙工大化材学院每年有400余名本科生争当科研助手;每年有超过30%的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立项;每年百余名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每年超过50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上获奖;每年近百名学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篇次;学院每年邀请20多位国内外专家前来做学术报告,平均每月至少一次;研究生规模从平台建设前的百余人到了现在的超过500人……这些,都得益于省级重中之重学科平台的作用,学院不仅让“重中之重”成为了教师科学研究的基地,而且更让它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本报通讯员 孙江丽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