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业上半年拿出“三好成绩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06:35  深圳特区报

  本报记者 王欣

  宏观调控与产业升级——当前宏观经济的两大热门词汇,使中国金融业前所未有地陷入了经济学界和投资界的“集体误读”:

  对金融机构业绩增长潜力的怀疑,使证券机构在股票市场上大幅减持金融板块,但陆续公布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金融业是上半年业绩增长势头最好的领域之一;房地产市场的显著调整,使全国媒体聚焦深圳银行业“千亿断供潮”,但是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即便是按照最严格的口径计算,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还是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当经济在内忧外患的格局下展开近年来最大一次产业转型时,深圳金融业究竟发生了什么?

  亮点:可喜的“三好成绩单”

  记者来到市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拿到的是一份令人惊讶的“三好成绩单”:

  ——从规模上看,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总资产达到3.1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3.9%;金融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7.2%,占GDP比重达到11.8%;新增金融机构8家,其中包括3家法人机构。

  ——从质量上看,全市信贷规模增长成功达到央行提出的宏观调控目标,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业界最为关注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半年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3.1%,比年初下降0.77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

  ——从效益上看,我市金融业仍然实现税前利润359.48亿元,同比增长了6.7%。尤其是银行业,税前利润254亿元,增幅57.7%,增速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深圳银监局副局长熊涛告诉记者:“从各项数据上看,无论规模还是效益,深圳银行业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难点:化解风险 未雨绸缪

  亮丽的数字并不能完全化解人们对于深圳金融业潜在风险的担忧。宏观调控是否会把房地产风险引向金融风险?产业升级是否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从而加大银行信贷风险?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是否会导致金融机构管理上的“水落石出”?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深圳乃至全国的金融机构。

  据了解,深圳银监局曾要求各商业银行做了相应的压力测试,以预测房价继续下跌情况下商业银行个人房贷风险。做好风险跟踪和内部控制,提前踩下“刹车”,这是深圳银行业防范未来房地产信贷市场风险的最主要手段。

  实际上,就在今年1月,当人们还沉浸在资本市场牛市盛宴的狂欢气氛中时,深圳银监局已“不合时宜”地冷静提出:加强信用风险的监测和防范,特别关注在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如何确保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继续提高。

  半年的运行结果显示,深圳各商业银行纷纷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强、货币政策从紧的有利时机,在信贷投向的规模和结构上作出积极调整。景气度高、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相符的行业,成为各家银行争抢的“香饽饽”。

  数据表明,上半年,我市银行金融机构投向制造业、能源、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业四大行业的贷款余额,占到所有行业贷款总额的35%,其贷款增量更占到所有行业贷款增量的一半以上。我市年初向银行提出贷款需求的18个重大项目中,80%得到了银行的信贷支持。

  可以看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深圳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正进一步提高。

  看点:民营金融悄然兴起

  如果说银行、保险、基金、券商等传统金融产业是撑起深圳金融业的“参天大树”,那么民营金融力量正成为生命力旺盛、最具活力的“金融灌木丛”。正是多种金融企业的存在,深圳的金融生态越来越丰富。

  数据显示,深圳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本土创投集聚地,拥有400家本土创投企业,管理着约800亿元的股权投资资金。其中,在深圳创投公会备案、规模较大的企业就有250多家,管理着600多亿的股权投资资金。

  资本市场的潮起潮落,给创投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深圳创投公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守仁告诉记者,由于证券市场调整,大批从股市撤出的资金涌入各种创投基金;一些实业资本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亦转而投向股权基金。这两股资金是最近半年来深圳创投行业最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一家刚刚募集成立的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合伙人告诉记者,设立自己的第一个股权基金,“毫不犹豫选择在深圳,几乎没有考虑其它城市。”原因很简单:深交所即将推出创业板市场,无论是现有的中小企业板,还是未来的创业板,都将是创投资金最重要的退出渠道。“守住深圳,就占据了地利之便。”

  据了解,目前深圳的创投企业中,大约60%的资金投向本地项目。

  与私募股权基金相映成趣的,是最近两年快速崛起的私募证券基金。曾发起全国首个“私募基金高峰论坛”的深圳金融顾问协会秘书长李春瑜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已拥有规模以上的私募证券基金300多家,仅在深国投与平安信托两家通过信托渠道“阳光化”的私募信托产品就达70多个,管理资金规模约90亿元。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全国约90%的阳光化私募证券基金已扎根于深圳。李春瑜认为:“深圳的私募证券基金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是全国最多、最大的,而且运作管理的规范程度、风险控制水平都是最高的。”

  点评

  打造多层次金融生态环境

  资本市场一轮牛熊循环下来,深圳的民营金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前几年身份还暧昧不明的私募基金突然发现:在深圳可以找到他们的话语权。有人送给深圳一个新称号——“私募之都”。

  一般观点认为,深交所当然是吸引私募基金的最主要因素。但是想深一点,在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萌生我国最早的民营金融业,这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吗?

  国内首家合伙创投企业“南海成长”的合伙人郑伟鹤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在深圳6天筹资2.5亿元的神奇过程。他的故事在今年3月的全国私募基金高峰会上,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各路诸侯。

  深圳拥有最适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创业环境,这一点已被业内公认。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值得期待的事情发生。比如说,把私募基金纳入政府扶持金融产业的范畴;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产业发展;在私募基金的法制、税收环境上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等。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科技成果这些实体。在很多情况下,创新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做事的方法。打造多层次的金融生态环境,这也许就是深圳金融业下一步的创新方向。(王欣)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