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城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不完全系列豫南篇之六 信阳西周铜器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07:25  大河网-大河报

  

河南城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不完全系列豫南篇之六 信阳西周铜器群
□记者盛夏文图

  信阳境内有一河,源于豫、鄂边界的桐柏山支脉,向东北流入淮河。1986年8月,河港乡的农民在河滩修水坝时,发现一批青铜器,被哄抢一空。相关部门前往调查,共收集到西周早期青铜器13件,称之为“西周铜器群”。

  这批铜器“均出自古河道深水回流弯道,青铜器不规则地沉积于黑淤泥层中,部分青铜器残痕均为旧痕,残缺部分不见下落,推测是早年洪水冲毁墓葬后顺流沉积于此,原出土地点不详。”信阳市文物局文物科花原女士讲。

  专家研究发现,这批铜器根据铭文和质地可分为“父乙”、“父丁”两群。“父乙”群包括簋、卣、觚各一件,尊、角各两件,觥盖、勺各一件。除觥盖和勺未见铭文外,其余均有铭文。“父丁”群铜器包括铜簋两件、铜卣1件、铜觯1件,均有铭文。

  据文献记载,西周成立后,突然出现了一大批铸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宣扬文王、武王的善德和天命,歌颂其军事上的胜利,这是周人有效地制造舆论的方式。可惜的是,信阳“西周铜器群”上的铭文仍保持商代遗风,十分简短。能否根据这些精短文字,推知更多有用信息呢?

  “父乙”群中,有“晨肇贮用作父乙”铭文字样,“晨肇贮”应是作器人,墓主人“乙”是其父,这是儿子为父作器。“父丁”群中的两件铜簋上,都铸有“作父丁宝尊彝?”的铭文,一个“?”字,泄露天机,原来这批器物乃西周?国所出。

  这批器物之精美,曾令专家惊叹。1992年12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朱家蟳、杜皕松见到两件相同大小的铜角,赞叹道:“器形这么漂亮又这么大的铜角全国仅此两件,可称‘角王’。”

  两件铜角,其中一件被调入河南博物院,在信阳我只见到了一件。

  “角王”之足六年重圆

  见到这件“角王”时,我的第一感觉,真是王者之器呀,通体深浓的闪亮墨绿色,通高28厘米,折沿、直腹、三角梭形足、有盖,用斜子母扣扣合。腹饰扉棱和饕餮纹,云雷纹衬底,(把手)饰兽首纹,足外饰蕉叶蝉纹。盖顶饰桥形纽,并饰有扉棱和饕餮纹,云雷纹衬底。盖内和腹内壁各铸铭文一组:“晨肇贮用作父乙宝尊彝口册”。

  “‘角王’还有一段传奇经历。1986年,这批文物面世后被哄抢,后来政府出面基本都收回了,当时这件角少了一条腿。信阳市有个文物爱好者家就在河港乡,他知道这批东西后,就从当地老百姓那儿慢慢收集,又收到一包碎片,送到信阳市文物局。别的东西都对不上,但就这条腿对上了。‘角王’有了这条腿,才被定成国宝级文物。”信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左超先生说。

  “角王”铭文,前边几个字可以释读,“晨肇贮”是铸器者,“父乙”是被祭人的庙号。商代和周初,人们以甲乙丙丁等十干来称呼已故的祖或父在宗庙中的庙号。“晨肇贮父乙”五个字连在一起,就表明这是晨肇贮为亡父所作的祭器。

  这件铜角,被爱以数字总结的网友称作“中国古代十大国宝级酒具之一”,与四羊方尊、天觚、鸟纹爵等齐名,共同渲染出中国酒文化的浓郁芬芳。

  角,是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酒器,其用途与爵相同,流行于商、周之际,数量甚少,像“角王”这样带盖角的更少见。《礼记·礼器》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不同的酒器由身份不同者分持。一般墓葬中出土的酒器是觚、爵组合,但有时以角代爵,如安阳殷墟第160号墓就是十觚与十角相配,河南鹿邑商周大墓中也有类似现象。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我国最早工艺著作《考工记·梓人》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角在此成为量器。《吕氏春秋·仲秋》中说:“正钧石,齐升角”,意思是要校正量器和衡器,石、升、角,都是量器,依次序排列,角在升之后,显然比升小。后世酒肆里卖酒人用来舀酒的长柄酒提子就是角,既是容器,又是量器。《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到了酒肆,常喊“打几角酒来”,店小二马上就知道好汉们要多少酒了。

  “牛纹提梁卣”亦是瑰宝

  除了“角王”,这批铜器中,还有一件牛纹提梁卣,亦是罕见之宝。

  这件牛纹提梁卣,颜色较“角王”更碧绿通透,更似翠如玉。信阳是酸性土壤,水质含盐碱极少,使得信阳所出青铜器,大多光润无锈。

  牛纹提梁卣通高24.7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16厘米。侈口、束颈、椭圆腹、圈足。颈部饰整牛纹,中部有牛头系纽,腹饰目纹和四瓣花纹,还有四个菱形凸起。圈足外饰夔龙纹,龙头在中部凸起。提梁两端饰兽首,身饰单体夔纹。器底铸铭文:“口父丁”三字。第一个字应是铸器者方国名或族徽,“父丁”解读同上文的“父乙”。

  “它颈部所饰的整牛纹(完整牛形象)十分罕见,除故宫藏有一件商代整牛纹铜卣外,全国仅此一件西周整牛纹提梁卣,其珍贵可想而知。”左超先生说。细看整牛纹,扬角奋蹄,其势前冲,颇具动感。令我想起豫北辉县褚邱所出的商晚期带盖牛首爵,牛首形状是水牛,专家据此认为,因气候温暖湿润,当时水牛在辉县很普遍。

  一件有确切出土地点的青铜器,可以透露出十分丰富的历史信息。可惜牛纹提梁卣,并无准确出土地点,其上整牛纹,也难以延伸更多的故事。

  卣是容酒器,形状如椭圆体的大扁壶,有盖,有提梁,下承圈足。这类器在殷墟晚期开始出现,极为盛行。卣上有的铸有很多铭文,但从未见过专名,现在称之为“卣”是沿用宋人旧说。又有文献称,卣是中尊,即中等程度的尊,但两者形体悬殊。

  文博大家、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说:“殷墟时期卣形体扁高,腹两侧最大径约近中段。殷末周初卣的最大腹径在下段,类似垂腹状。”本文所写牛纹铜提梁卣,便是这种模样。它的卣颈较高,提梁装于器肩两侧。殷末周初时,还有一种直筒形并有提梁的卣,不过并不盛行。到了西周晚期,卣已经退出礼器行列。

  这件卣上的提梁,能活动而不能取下,和系列五所写的黄夫人壶上立体的虎形附饰,都是采取二次铸造或者是分铸法铸成的,即把器上的装饰或复杂部件先铸好,后嵌入主体陶范内。孔隙很小的活动部件,如牛纹提梁卣的提梁,则要精确地留出地位,以免与第二次灌注的铜液接触。马承源先生在其著作中讲道:“这种方法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很困难,如有的活动部件和器体之间空隙仅相距2毫米至3毫米,要保证这样薄的陶质隔离层不被高温铜液所冲毁,不是轻易能做到的,稍有损坏,全器即成废品。”

  四等子国“国情”无传

  这批西周初年铜器,是?国所出,这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周朝诸侯国概览》中记载,允姓国有?国,在湖北钟祥北面汉水边,一说在湖北宜城东南,为上?。春秋时迁到河南淅川南边内乡县境,称为下?。是秦楚边界上的小国,曾被秦攻破都城,迁徙后灭于楚。

  春秋时,下?灭于楚,是雄心勃勃的楚庄王熊通干的事儿。他引兵北伐?国,并乘胜越过邓国(今河南邓州)远伐地处南阳盆地的申国和吕国。申、吕与楚相距甚远,楚国长途奔袭,是很有气魄的行为。申、吕两国无力抵抗,求助于周天子。周王朝派出联军,熊通领兵回撤,顺路攻下了权国(现湖北荆门马良镇)。这次出击,熊通将汉水流域中下游全部囊括。

  楚庄王之后七八十年,楚昭王当了权。公元前506年,恨楚入骨的伍子胥劝说吴王伐楚,吴师打入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楚昭王出逃,后虽回郢,但楚吴战争未息,公元前504年,楚王迁都于?,但仍称郢,以示不忘旧都。几年后,楚昭王又迁都于江陵,即纪南城,也称郢。故楚国以纪南城为都,长达220年。楚文化专家张正明先生在《楚文化史》中如是说。

  这是?在春秋时代的一些记载,从春秋倒推至周初,即这批青铜器诞生于?国之时,?国是何等模样呢?

  这要从西周分封制度讲起。西周前期,曾进行过两次大分封。第一次是在武王克商后,第二次是在周公东征后。第二次大分封后,分封成为一种常规制度,直到西周中、晚期,王室还陆续分封过一些诸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很多,《吕氏春秋·观世》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周初分封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封国,?国是四等子国,国小力弱,影响力有限。关于其国情,几乎无文献资料流传。

  当时的诸侯国,国土范围,大的方圆百里,小的方圆五十里或更小。小国寡民式的封国均有一个特点,要筑一座或多座夯土城为都邑。所以,古代都城也可指国,城也称邑。一个封国不仅指城邑,还包括城外的郊、野地区。王亲贵戚、一般士族住在城内,土著平民多在城外。因此,一国之内便出现了“国人”与“野人”的区分。

  周初诸侯国密集到什么程度,可以以河南为例说明。西周初在河南分封了众多方国,这些旧族故国经重新整合,到了东周,仍有近二百个。近几十年来,河南考古发掘和勘察的两周地上古城遗址,将近150座,这个数量,占全国同时期古城遗址四分之一还多,几乎是数十里便是一个国家。

  清人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存灭》统计,周初八百封国,春秋时仅余148国,其中较重要者不过14个国家。到了战国时期,按《史记》所列,包括周在内仅剩8个国家。星罗棋布的小邦国,被幅员辽阔、实力雄厚的强国一一兼并取代。无数小方国在历史的烟尘中灰飞烟灭,如果能有城址、宫室、作坊、墓葬、器物等留存下来,还不致被后世彻底遗忘。至于四等子国?国,现在仍能被我们记忆,不能不归功于它在信阳出土的这批青铜器的留存。 (全文完)

  专家点评

  1986年8月,在信阳市河港乡收集到13件青铜器,据铭文和质地可分为“父乙”、“父丁”两群,系西周早期铜器群。它们器形美观大方,纹饰精美,甚至可与陕西王畿之内出土铜器相媲美。这批西周早期礼器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信阳地区的空白,在国内西周前期标准器群中,也增加了一批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点评专家:

  河南博物院文物专家赵新来

  “河南城市博物馆‘镇馆之宝’系列”于今日全部结束了。从去年11月的“河南博物馆‘九大镇院之宝’”,到今日的“河南城市博物馆‘镇馆之宝’系列豫南篇”,我们历时8个多月,以40余版的篇幅,对河南博物院和郑州、开封、新乡、南阳、信阳等市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进行了不完全介绍,虽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梳理介绍,使广大读者“去过、看过”后,不再留下“错过”的遗憾。

  “

  所处时代:西周

  器物数量:13件

  来 源:民间征集馆 藏:信阳市博物馆

  来源: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