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静候今晚,开幕式三大悬念揭谜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09:39  长沙晚报

  

静候今晚,开幕式三大悬念揭谜底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希腊帆板选手尼古拉斯-卡拉马纳基斯点燃奥运圣火。(国新供图)

  

静候今晚,开幕式三大悬念揭谜底

  2000年悉尼奥运会点燃圣火。(国新供图)

  

静候今晚,开幕式三大悬念揭谜底

  1996年7月19日,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阿里点燃奥运圣火。(国新供图)

  

静候今晚,开幕式三大悬念揭谜底

  1968年10月12日,墨西哥城奥运会开幕式上,西班牙航海家的后裔、墨西哥女田径选手恩里克塔·巴西里欧点燃主火炬,她是奥运史上第一位点燃主火炬的女性。(新华社发)

  

静候今晚,开幕式三大悬念揭谜底

  李宁

  百年期盼,七年筹办,北京奥运会将于8月8日晚8时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全球20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将在五环旗下实现奥运史上空前的大团聚。

  这是现代奥运会诞生112年来首次走进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象征人类团结、友谊、和平的奥运会在北京开幕,是中国人的百年梦圆,更是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与世界的一次激情相拥,将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能否一亮相就博得满堂喝彩?

  开幕式是历届奥运会的“歌德巴赫猜想”,而期待揭开谜底那一刻的惊喜,是全世界的乐趣。值得期待的很多:点火方式、最后的火炬手、主题歌……这些秘密都有待最后一刻揭开。

  这把“会飞”火到底怎么点

  [指导原则]

  “点火方案直到最近才最终论证确定,我们最后选中的这个点火方案,也是大家都没猜到的。我惟一可以透露的就是,点火方案和整个开幕式的文艺表演是珠联璧合的,我只能说到这了。”奥运会开幕式的副导演陈维亚说,这个方案来自于核心导演组的创意,而并非来自民间。

  奥运会开幕仪式总导演张艺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奥运点火仪式的指导思想是天人合一,是个“会飞”的方案。

  点燃主火炬塔的方式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最受关注、同时也是最为震撼和神圣的时刻。如果说开幕式的成功举办意味着这一届奥运会成功了一半的话,那么点燃主火炬的方式则是整个开幕式的画龙点睛之笔。

  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张和平表示,按照奥林匹克的仪式手册和奥林匹克的章程,圣火点燃是整个开幕式仪式中最精彩、最亮点的组成部分。所以,点燃圣火一定是要放在开幕式最后最精彩的部分,在整个仪式的结尾。不过,“具体到怎么点火,还是尊重广大群众、全世界人民对于一种神秘感的期待”。

  那么,让我们来个无厘头的猜想,看看哪种点火方式最“惹火”。

  最看好方式:“凤还巢”点火

  有人猜测,点火方案很可能是类似“凤还巢”的创意:金色凤凰口喷烈焰,点燃主火炬塔,暗示中华民族的崛起,同时与主体育场“鸟巢”的概念相互呼应。此方案被很多人看好。但是,点燃火炬台的很可能不是“凤凰”,而是人。

  同样被不少人看好的还有“九龙腾飞”——九条喷火巨龙同时起飞,向着设计成龙柱的主火炬台飘游。九龙口中吐出火焰,点燃主火炬台正中的巨大龙珠。类似的设想还有麒麟喷火、嫦娥奔月。

  最大胆假设:“浮动式”点火

  最大胆的假设来自俄新社,他们认为被点燃的奥运主火炬将缓缓升空,以“浮动式”呈现,整个北京都能看到这个浮在空中的奥运火炬。这一猜想无疑是最富想像力的。

  最民族方式:“孔子”点火

  有人曾向张艺谋献策,将孔老夫子在奥运会开幕式中“抬出来”。想孔子被国人奉为至圣先师,正因为有了孔子和他的思想中国人才有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孔子点燃了中华民族思想的火花,同时儒学也被东亚等国所尊崇,所以我们不妨将这个观点发挥一下,干脆就让孔夫子去点燃神圣的奥运会火炬吧。

  最古老的方式:钻木取火

  试想,在崇尚自然的现代社会用最古朴的方式迎接人类世界中最伟大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再恰当不过了。只是在实行之前有必要对点火用的木头做最充分的检查,以不至因受潮虫蛀而影响点火效率……

  最超前方式:飞船外空点火

  这个方式在网上调查中并不被网友偏爱,只有8%的投票者希望能用这个方式点燃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原因也比较好解释,试想一下在开幕式现场,突然之间在你视线中出现一艘太空飞船,这还不算,重要的是它还要向火炬方向喷射巨大的火球,制造巨大的声响以期达到让圣火被瞬间点燃的爆炸性效果……这样的场景惟一能让我们想到就是《星球大战》……

  最有趣的方式:大熊猫点火

  有人提议:“8月8日晚点燃主火炬的会是早已训练的一只大熊猫,届时,全鸟巢的灯光熄灭,只有主火炬有一丝微光,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主火炬,一只憨态可掬大熊猫从升降口爬出来,举着一支特制的火炬,慢慢向前移动。终于,主火炬被大熊猫手中的火炬点亮了,全世界沸腾了!全世界都感叹中国的创意! ”

  [资料]

  那些经典的点火秀……

  点燃火炬的想法,是由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1912年提出的,尔后,这一仪式流传至今。各届奥运会主办方都绞尽脑汁,力求出奇。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点燃奥运圣火的经典瞬间,回味曾经带给我们的新奇、震惊和感动。

  亮点:回归

  ★最古典的点火:2004年雅典

  2004年,奥运会在时隔108年后,终于回到其故乡希腊。8月13日晚上,一位男运动员手持绘有橄榄树的旗帜跑来,逐一跨过28根用纸做成的类似冲刺绳,这28根绳象征28届现代奥运会。当运动员跨越第6根绳子时,摔倒在地,这并非是他的失误,而是象征着1916年奥运会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停办。同样,当跨越第12、13根绳子时,运动员也停顿了一会,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东京奥运会和1944年伦敦奥运会停办。

  在跨越28根绳子后,现场烟火四起。随后,主火炬手高举火炬来到圣火台,巨大的机械火炬慢慢倾斜,主火炬手迎着火炬塔将主火炬点燃。点燃之后主火炬又慢慢立起。

  这种相对古朴的点火方式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的一种回归。当时国外通讯社连用了3个“没想到”来报道。

  亮点:水中生火

  ★最浪漫的点火:2000年悉尼

  水是生命的源泉,来自海边的悉尼人将水与奥运会结合得天衣无缝。

  早在圣火传递时,主办方就别出心裁地进行了一次水底圣火传递,完成了“水火相融”的壮举。开幕式上的点火自然也与水离不了关系。

  点火仪式上,澳大利亚短跑名将弗里曼身穿银色连体防水服,在四周瀑布飞泻的背景下点燃了潜伏在水底的主火炬台。熊熊燃烧的火焰由水中徐徐上升。

  亮点:老阿里

  ★最感人的点火:1996年亚特兰大

  该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全场寂静,拳王阿里再次如明星般地出场了,尽管不能说话,但他刚毅的眼神闪电般地告诉全世界:“阿里来了!”掌声欢呼声如雷,全世界为之动容。

  阿里颤抖地接过火炬时,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他抖动的双手。毫无疑问,那一刻成为了奥运点火史上最感人的一幕。阿里用尽全身的力气,用那双因疾病严重颤抖的手将圣火盆的圣火点燃。如此煽情点火的一幕,以后的奥运会开幕式绝无翻版。这也是奥运史上第一次由一个病人来点燃象征着生命的火炬。

  亮点:70米射箭

  ★最惊险的点火:1992年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火瞬间,被人们称为“永远的经典”,“这是难以被复制和被超越的经典”。残奥会银牌得主雷波洛从轮椅上站起来,用火种点燃箭头,并准确地射中70米远、21米高的圣火台。据说,为做到万无一失,他在开幕式前足足练了不下2000次。

  亮点:“太空人”

  ★首反“规矩”点火:1984年洛杉矶

  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拉·约翰逊打扮成太空人模样“飞”过体育场,然后点燃五环形状的引火装置,点燃了奥林匹克火焰。

  此次奥运会前的点火仪式都中规中矩,可以想像当1984年人们看到“太空人”点燃圣火时一脸惊讶的表情。

   谁将成为最后的点火人

  [指导原则]

  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张和平指出,最后一名火炬手,肯定是严格按照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标准挑选出来的。在选择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到其在体育方面的影响力、奥运因素和社会成就,以及点火仪式对这最后一名火炬手的特殊要求。

  从张和平这一表述看,最后一棒火炬手无疑将是一个现役或退役的体育工作者,而且具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最重要的是,这个运动员的项目,还可能与点燃火炬的具体方式有关。由于中文的“TA”没有男女之分,所以很难判断这名火炬手的性别。但从张和平的单数指称来看,此前传说的多人点火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

  按惯例,参加奥运会火炬传递的个人只能传递一次火炬,因此就不能再担当奥运主火炬手。

  如火炬最后点燃的方式一样,最后一名火炬手也举世瞩目,既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也是这届奥运会最直接的形象代言人。

  谁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火炬手?现在,整个中国都在进行一场大猜想。这场大猜想算得上甜蜜的烦恼。西谚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主火炬手。

  李宁成最热人选?

  随着圣火6日北京传递者名单的公布,此前坊间热议的姚明和许海峰等热门人选基本出局。至于一向被传为大热人选、有“中国奥运之父”之称的何振梁,也由于在天坛前传递圣火而再无可能为北京奥运点燃火盆。因此李宁已经成为主火炬手的最热人选。

  大名鼎鼎的“体操王子”李宁,曾为中国夺得100多枚奖牌、14个世界冠军,其辉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1999年,他被世界最权威的体育新闻组织——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与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飞人乔丹等25名体坛巨星一道代表了20世纪的全球体育。此外,早有接近内幕的人士指出,开幕式表演中所用的威亚元素,或会延用到点火环节。如果真是这种高难度的点火方式,“体操王子”李宁在体能方面无疑比其他人有更大优势。

  和各路猜测相呼应,体育总局日前出炉的火炬手名单也引人联想。7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官网同步公布了北京火炬手名单和报到时间、地点一览表。蹊跷的是,火炬手名单上独有一人,在报到一览表里意外“隐身”。而他,就是由体操中心推荐的李宁。身为“铁定”的火炬手,李宁为何如此神秘?对其报到地点和传递日期秘而不宣? 对于李宁,有人认为其成功商人的身份或对他当选最后一棒的火炬手有所不利。不过,也有许多人认为,李宁从一个体育健儿勇投商海,变身成为体育服装界的商业巨人,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突破,不仅体现了百年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也体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时代特征。

  伏明霞亦有可能?

  另一个可能人选是伏明霞。她14岁就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并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三届奥运会夺得四枚金牌,伏明霞不断超越自我,尽显奥林匹克精神。因此,如果她最终出现在主火炬前,我们也不会感觉到意外。

  点火包含地震元素?

  郎铮、蒋敏……还有人推荐抗震救灾的标志性人物担任主火炬手。“5·12”大地震后,在巨大灾难面前刚毅坚强的中国感动了世界,世界正是从一个个小人物的身上,认识到了中国人面对灾难时迸发出的勇敢、无私、坚韧不拔。

  有人热心建议说,让姚明将一名地震孤儿放于肩头,由孩子亲手点燃圣火。既表明汶川不会塌下,因为她被祖国和人民稳稳托起;也表明汶川不会消亡,在中华民族这个巨人的肩头,点燃新生的火焰。这一建议一时间响应如潮。

  附录:

  【未参加过火炬传递的奥运冠军名单】

  杜丽、冼东妹、朱启南、陈艳青、劳丽诗、李婷、张宁、高凌、王楠、张怡宁、马琳、陈玘、张洁雯、杨维、贾占波、滕海滨、王旭、孙甜甜、杨文军、孟关良、罗薇、陈中、女排(冯坤、赵蕊蕊、周苏红、刘亚男、杨昊、王丽娜)、陶璐娜、李小鹏、黄旭、陈晓敏、杨凌、王励勤、阎森、伏明霞、乐靖宜、李对红、刘国梁、杨文意、陆莉、陈跃玲、许艳梅、楼云、韦晴光、李宁、周继红、马燕红、栾菊杰、吴小旋

  这支“神秘”歌儿到底怎么唱

  [指导原则]

  3分钟长度!这是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所透露出的关于奥运主题歌的长度。前日上午,主题歌演唱者终于出炉,而主题歌仍在保密之中,只透露主题歌是从奥组委历时5年举办的四届征歌活动中脱颖而出,并经专门评审程序确定的,它是一种看似很柔,实则充满力量的歌曲,它是静态的、和谐的、轻灵的。

  根据刘欢与莎拉·布莱曼的声音条件,以及奥组委方面透露的歌曲长度情况,此前传唱很广的《北京欢迎你》基本上已经被排除在奥运主题歌之外了。

  “同文学相比,音乐能给体育运动更直接的支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说这句话时,人们已经在古希腊废址德尔斐古城中发现了《阿波罗赞歌》。在他的倡导下,法国著名作曲家福勒为这首歌谱曲,并在1894年巴黎召开的“成立国际奥委会和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筹备大会”上演奏。 自此,音乐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结缘。

  一百多年过去了。如今,在那四年一次的全球盛典上,除了在主办国元首宣布开幕后奏响的《奥林匹克圣歌》外,当届奥运会的主题歌成为人们关注的又一个焦点。

  回顾历史,《HAND IN HAND》如巨峰横亘,《巴塞罗那》以一分四十九秒成就了完美,《海洋母亲》也为现代奥运史上最为经典的一次开幕式锦上添花。

  那么,北京呢?

  标准:宏大还是“简单”?

  几乎是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那天开始,“奥运会的主题歌要能完整地展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宏大的命题,就成为许多人心底难舍的情结和始终不渝的认知。

  简单的一首歌曲却要承载如此沉重的使命,这显然有些求全责备。

  网络上的建议、评论铺天盖地,各个领域的人纷纷主张:北京奥运会主题歌一定要用中文唱,主题歌中一定要有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甚至不少罕见剧种也希望能在主题歌中露脸,以便发扬光大。

  但音乐创作有其自身规律,一首经典歌曲的诞生并不在于它承载了多少深刻的思想和民族文化的底蕴。

  “音乐从来都是无国界的。在音乐上,民族的并不一定就是世界的。” 著名军旅作曲家陆祖龙说,奥运会主题歌只有一个标准:好还是不好。旋律好听,歌词简单明了,易唱,这就够了。至于是用英文还是中文写的,是用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演奏的,这些只是表现手段的不同而已。

  “简单”——国家一级作词家曲波在谈到奥运歌曲标准的时候也认为,一首歌曲能表现出高远的立意,却并不能囊括所有的元素。曲波说,汉城奥运会主题歌《HAND IN HAND》就简单的三个字,描述了一个简单的肢体语言,却把全人类对和平、友谊、善良的理解都包含在内了。

  风格:民族还是国际?

  曾经创作《HAND IN HAND》的著名音乐人莫洛德尔,专门为北京奥运会创作了一首《永远的朋友》。MV录制完成后,面对各家媒体的镜头,莫洛德尔坦然地说,他创作的时候,并不会刻意去融入某种民族性的东西,一切都只追随他创作时心底涌动的激情。

  “要跳出奥运来为奥运写歌”,曲波表示,奥运会所承载的和平、博爱等才是更应该关注的。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也秉持同样的观点:“只有把民族元素和世界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在面向世界宣传中国璀璨文化的同时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传唱。”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恐怕就是《茉莉花》。无论身处何地,听到这首歌就会联想到中国。是因为这首歌里面歌唱了长城、使用了京剧唱腔吗?显然不是。“它给人一种秀丽和美好的东方感觉”,陆祖龙说,这种感受是全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向往的。

  《HAND IN HAND》同样如此。由莫洛德尔创作的这首歌并没有什么韩国或者是朝鲜民族的元素,但却能在极其重视民族传统的韩国举办的奥运会上传唱开来,至今不朽。最重要的是,人们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会想到韩国,想到1988年的那个夏天。

  不过,听过《永远的朋友》的人还是发现了一段新颖的童声合唱,湖南民歌《浏阳河》的一段旋律也反复达三次之多。据这首歌的制作人、著名钢琴家孔祥东透露,莫洛德尔创作的时候确实听到了《浏阳河》,而且深受震撼。当他了解到这首歌是中国人民用来表达对一位伟大领袖的朴实情感的时候,莫洛德尔表示出了浓厚兴趣。

  三分钟奥运主题歌大猜想

  结合此前的种种传言,记者作出主题歌几大猜想!

  一号候选:《永远的朋友》

  在所有的北京奥运会候选歌曲中,《永远的朋友》无疑是最被看好的。华贵的创作团队、恢弘的气势、典雅的歌词,加上鲜明的“中国烙印”,让这首歌曲在问世之初就得到了各方关注。这首歌之前经历了孙楠—李玟,孙楠—张惠妹两个版本。就现在的演唱者而言,刘欢的声线条件和孙楠相差不大,而就莎拉·布莱曼的声线和音域而言,自然比张惠妹更加宽广。

  支持理由:作曲者曾创作两次奥运主题歌,此歌也颇具水准,网络上呼声较高,且有中英文两种版本。

  怀疑理由:很多人对这首歌还抱有疑虑。人的音乐记忆能力是很差的,一首歌曲让人听上三遍能记住一两句就不错了。而《永远的朋友》最大的不足就是旋律和歌词的反复不够,整首歌曲从开头到结尾几乎是一路拉下来,主题词反复太少,这势必造成人听完后记忆的模糊和传唱的困难。

  二号候选:《拥抱爱的梦想》

  刘欢的声线条件和之前的演唱者波切利相差太大,因此即便由刘欢演唱,也不会产生波切利那样的效果,反倒是女声张靓颖的部分,由莎拉·布莱曼演唱起来相对轻松。

  支持理由:谭盾作品,气势恢弘,有奥运主题歌的气质,网络呼声较高。

  怀疑理由:总长达5分多钟,且此歌未入选30首奥运歌曲专辑。

  三号候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这首歌是刘欢提交的奥运歌曲。在提交的小样之中,演唱者是他和那英。开头比较激扬的鼓点,对于奥运盛会比较合适。这首歌曲总长只有3分半钟,稍加修改就完全符合奥运演唱的标准。

  支持理由:歌名就是本届奥运会的主题,演唱者具有足够知名度。

  怀疑理由:公众评价和歌曲人气均不算高,没有英文版,而且此歌一年前就已发行。

  四号候选:神秘歌曲?

  不少人认为目前公布的歌曲均欠火候,因此,有人推测主题歌将是一首从未曾公布过的全新歌曲。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南方都市报》、《天府早报》等报道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