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达志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四小龄童”,一夜间家喻户晓成了“大明星”。尤其是那位演唱《歌唱祖国》的小女孩林妙可,更是红得一发不可收拾——《纽约时报》让她做了“封面女郎”,网上众多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争相做她的“粉丝”。
林妙可的父亲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的确,盛名对一个年方9岁的小女孩而言,决不仅仅意味着幸运和荣光,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她往后生活中的难以承受之重。出名“趁早”也许会得到很多好处,但拔苗助长的后果也不得不悉数承担。1980年代的“中国第一童星”方超对此有深刻的体验:“在我不懂得演戏、不懂得名利为何物时,就拥有了童星的头衔……等我真的长大了,找我的导演却越来越少了,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可怕’……”,“导演们千万别乱捧童星……真心希望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别让孩子过早地选择所谓的‘事业’,否则,到了孩子真正需要选择的时候,已经别无选择了。”
被奥组委选上后,林妙可花了1个多月时间接受特训,其后又参加多次彩排;朱巧妍进京训练的2个多月中,每天都要被吊着飞来飞去达七八个小时,有时甚至要到凌晨才结束,非常辛苦。现在,在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之后,我倒真心希望这些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跟身边其他孩子一样,安安心心地学习,正正常常地生活,为今后的真正成才打好坚实基础。
希望媒体和社会能以平常心看待“四小龄童”的“星光”,如果社会真在意他们,叔叔阿姨也愿做他们“粉丝”的话,那就给他们一点空间,让他们在当龄阶段,安安心心地去求学求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