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少儿乐队夏日街头表演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00:38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黄国清

  从暑假开始到现在,每个早晨和晚上,在中山路和民心河交叉口的桥上,总有一支少儿乐队在那里为周围居民免费表演。他们中小的只有6岁,大的也才十四五岁,表演的时候,他们物我两忘,完全沉浸在美好的音乐中。周围的好多居民已经成为他们的铁杆“粉丝”。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舞台

  少儿乐队的这些孩子们手中拿的乐器有巴乌、葫芦丝、笙。巴乌、葫芦丝原是傣族的民间乐器,笙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乐器。孩子们表演的同时,也在练习吹奏的技能。他们吹奏的多是《月光下的凤尾竹》、《侗乡之夜》、《欢乐的泼水节》、《渔歌》等少数民族曲目。当轻柔的乐曲响起,古老的小竹楼、月光下的潺潺流水、对歌的少男少女、少数民族的节日盛景仿佛在音乐中再现。围观欣赏的市民纷纷陶醉在富有民族风情的表演中。除了这些曲目,他们还把《情深意长》、《阿瓦人民唱新歌》等经典曲目演奏得声情并茂。

  指导少儿乐队表演的是石家庄歌舞团的国家二级演员谢荣堂和他的助手张鑫。他们告诉记者,乐队队员都是他们的学生,来这里表演是为了丰富市民的生活,也是为了让学生们在表演中理解音乐的本质。乐手们的身姿、眼神、动作、表情完全是按照舞台表演的标准进行要求,连吹奏的时候不能鼓腮、乐器如何才算端平等细微之处都要求到了。两位老师要让这个乐队带给欣赏者一份完全的享受,也要让队员们享受到真正表演的愉悦。在大庭广众之下演奏,这里的小小乐手们毫不紧张,他们的身体随着音乐轻轻摇动,似乎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尽管他们学习这种乐器时间刚刚两三年甚至几个月的功夫。

  ■周围居民很喜爱他们的表演

  在这个乐队周围每天都围着一些居民。来自赵县的民工魏先生就是其中一个。“表演得好得很啊。”魏先生对记者说,每天在建筑工地干完活,他和同伴都会赶来欣赏孩子们的表演,直到演出结束才肯离去。魏先生干的活很累,而晚上欣赏乐队的表演能让他抖落疲惫,以愉快的心情投入第二天的工作。

  在乐队的外围有几个刚满周岁的孩子,他们还不懂得欣赏,但是小小的身体分明在随着乐队奏出的音乐晃动,他们无师自通地为大哥哥大姐姐们“伴舞”,只是这种方式的“伴舞”让人浑然不觉。

  围观的刘大爷告诉记者,他在周围居住,经常来这里欣赏,他说,街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很难想像,一个青少年们通宵达旦泡在网吧的城市、一个街头听不到音符而娱乐场所充斥着颓废音乐的城市是一个文化品位的城市。他希望这样的街头乐队更多一些,尤其是当孩子们加入其中时,会让人感到这个城市很有朝气。

  ■乐手们因音乐而改变

  当曲终人散时,记者采访了小乐手郭琪和他的父母。郭琪说,体育、电脑、乐器是他三大爱好,他因为音乐特长被重点中学选走,在学习乐器之前,他却是一个因为淘气、不爱学习让家长、老师颇为头疼的孩子。学习乐器带给了他自信,同时也提升了他的智力,陶冶了他的情操。如今他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高了,还成为省级乐器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在这个乐队中像他这样获得优异成绩的还有好几位,乐手们的人生或多或少会因为音乐而改变。

  胡晓冰是乐队里最小的孩子,只有6岁,学习乐器刚刚一两个月,但是她无论是表演的时候还是独自练习的时候,那份投入完全不像这个年龄段的。父母在她表演的时候从各个角度为她拍照,可胡晓冰看都不看父母一眼,完全陶醉在自己还不算太熟练的吹奏中。

  (请社区播报员领取线索奖30元)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