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育就是让人想起就内心欢喜的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00:54  燕赵都市报

  中国获得的金牌越来越多,那些为夺冠而欢呼的观众,似乎也开始有些宠辱不惊的样子了:能否获得金牌总数第一,似乎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央视一名主持人17日就此评论说,“仅仅9天,中国观众对于体育的理解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会再拿金牌衡量很多东西了。”当金牌成为常态,体育也开始回归。我想,那应该是一种让人想起就内心欢喜的人生。

  我个人还是很看重竞技场上那一块块金牌的。那用中国传统工艺金镶玉造就的“金玉良缘”,哪一块儿不是凝聚着运动员积年累月的艰辛付出?哪一块儿不是一个国家一项运动的生动历史?论者仅仅以“举国体制”、“锦标至上”等说辞,认为奖牌不能全部代表体育水平,就轻飘飘地将这些奖牌背后的悠长人生忽略掉了,未必就是得体和公平的说法。

  我也相信,奥运季里的大多数中国国民,应该是高度关注、关切、关心金牌榜的。无论是喧嚣的城市,还是偏僻的乡村,现代传媒笼罩下的人群里,每每,爆发出为中国健儿加油喝彩的声浪。我想,那一张张变幻着热切、失望、喜悦、激动、期待的脸,大概就是当代中国情绪最直观、最生动、最真实的体现。这应该是那一枚枚金牌所带来的、无可比拟的极度欢乐。

  只要想想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男排的一场普通胜利,都会引发青年人发出海啸般“振兴中华”的欢呼,我们就会明白,那个时候,金牌对于我们很重要,几乎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重新崛起的标志。只是不到30年,情形就发生了变化,我们开始在金牌之外,寻觅一种更为健康的人生;我们开始关注金牌掩映下,中国城市乡村无所不在的挥洒汗水的身影。

  我们已经深深地认识到,体育,既是职业选手的高手过招、精英竞技,也是人群中大多数人的参与、热爱与身体力行。神采飞扬的强者当然能够赢得全场的欢呼和惊叹,并成为一个时代甚至一个民族的偶像;而一般群众的参与,则几乎更接近体育的本质和宗旨,那就是养成一种积极健康动感美好的人生,那就是一种想起来让人内心充满欢喜的人生。

  从现实情形看,肢体的舒展往往与心灵的舒展是同步的,因为运动而快乐,因为快乐所以运动。释放的快乐,运动的激情,都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进而改造我们的社会。通常,每周参加体育运动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并达到中等强度以上负荷者,被称为“体育人口”。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7岁到70岁的人群中,“体育人口”已超过30%。

  只要在城市的晨昏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以往大家习以为常的老头打拳、老太练剑的标志性画面似乎正在模糊,我们很难明晰地区分到底是哪一个人群在舒展肢体。此外,各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运动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展开。上海此前曾提出“体育生活化”,那是让人向往的动感生活。体育,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资深体育评论员毕熙东说:“据说奥运会结束之后到年底全民健身纲要就要公布了,这个纲要就是要在全民健身方面下大力气,特别是要给学校体育更多的关注。”是的,奥运会总会过去,这届举世公认成功的奥运会,除了给中国人留下让人惊喜的金牌数目,还应该留住以参与、热爱为内核的体育精神,并将这种体育精神贯注到最广泛的普通民众中去。

  我们现在已经不再仅需要金牌榜上的数字来凝聚人心了。全民参与、全民健身,让体育成为中国人精神快乐的源头,才是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核心价值。现在坊间热议将每年8月8日设为“中国体育节”,应该说,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提议。毕竟,内容总是要有所附丽的。一个节日,或许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通过国家层面的意志,让奥运精神扎根中国。

  □胡印斌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